何青元:云南省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何青元:云南省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

云南省茶树资源开发与利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何青元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和多样性中心、种质资源宝库,也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种质类种最丰富的省份,素有“古茶树王国”之称。

01、云南省茶树资源的种类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部,是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和原产地,悠久的种茶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世界茶组植物分类研究中所占比例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茶组植物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地区。如此众多的茶树资源为茶叶科学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物质基础和利用空间。其中一些珍稀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利用潜力,在茶树育种和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全省栽培种古茶树和野生种古茶树分布于11个州市61个县,总面积93.37万亩,其中,集中连片栽培种古茶树(园)面积67.66万亩,共计2062.68万株。

(一)云南省茶树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

全世界茶组植物共 4个系31个种4个变种,中国共4个系30个种和4个变种,云南除分布于越南的毛肋茶C. pubicosta、香港的香花茶C. sinensis var. waldensae、广东的毛叶茶C. ptilophyla、湖南的汝城毛叶茶C. pubescens、重庆2个种(南川茶C. nanchuanica和缙云山茶C. jingyunshanica)和广西3个种(膜叶茶C. leptophylla、防城茶C. fengchengensis和狭叶茶C. angustifolia)等8个种1个变种外的疏齿茶C. remotiserrata、广西茶C. kwangsiensis、大苞茶C. grandibracteata、广南茶C. kwangnanica、大厂茶C. tachangensis、厚轴茶C. crassicolumna、圆基茶C. rotundata、皱叶茶C. crispula、老黑茶C. atrothea、马关茶C. makuanica、五柱茶C. pentastyla、大理茶C. taliensis、德宏茶C. dehungensis、秃房茶C. gymnogyna、突肋茶C. costata、缙云山茶C. jingyunshanica、拟细萼茶C. parvisepaloides、榕江茶C. yungkiangensis、大树茶C. arborescens、紫果茶C. purpurea、多脉普洱茶C. assamica var. polyneura、茶C. sinensis、苦茶C. assamica var. kucha、普洱茶C. assamica、白毛茶C. sinensis var. pubilimba、多 萼 茶C. multisepala、细萼茶C. parvisepala等23个种3个变种均有分布,占全世界比重的74.3%,全国的76.5 %。35个种中,以云南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16个种2个变种(16个种1个变种为云南独有),占茶种的51.4%。此外,以广西茶树作模式标本定名的8个,重庆2个,贵州、广东、湖南、香港和越南各1个,早期定名的有2个(茶C. sinensis和普洱茶C. assamica)(《中国植物志》第49卷第三分册,1998)。

(二)云南省茶树资源分布现状

云南茶组植物的地理分布,茶树起源于中国云南地区,在从起源中心向其他地域的自然传播和从中国向世界的人为传播过程中,发生了从形态水平到细胞水平再到分子水平的一系列演化,从而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种质资源。云南茶树资源的特点是种类多,大、中、小叶种类型俱全,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其范围为21°08′~28°41′N。依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茶树自然生长条件、茶叶生产现状,以及行政区域为单位,求大同略小异,可将云南划分为 5个茶区(滇东南和滇南、滇东北和滇东、滇中、滇西、滇西北),23个种3个变种在云南各个茶区分布不一。

滇东南和滇南茶区:位于21°08′~24°28′N,包括文山州、红河州、西双版纳州和普洱市4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4个茶系15个种4个变种,即:广西茶、广南茶、厚轴茶、圆基茶、老黑茶、皱叶茶、马关茶、大理茶、秃房茶、突肋茶、榕江茶、茶、普洱茶、多脉普洱茶、苦茶、细萼茶、白毛茶、多萼茶、紫果茶。

滇东和滇东北茶区:位于24°21′~28°41′N,包括曲靖市和昭通市2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2个茶系4个种,即:大厂茶、疏齿茶、茶、大树茶。

滇中茶区:位于23°06′~25°22′N,包括玉溪市、大理州、楚雄州和昆明市4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2个茶系4个种,即:老黑茶、大理茶、茶、普洱茶。

滇西茶区:位于23°28′~25°07′N,包括德宏州、临沧市、保山市3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4个茶系8个种,即:大苞茶、厚轴茶、五柱茶、大理茶、德宏茶、拟细萼茶、茶、普洱茶。

滇西北茶区:位于25°21′~28°23′N,包括怒江州和丽江市2个地区,共分布茶组植物 1个茶系2个种,即:茶C. sinensis ( L. ) O. Kuntze、普洱茶C. assamica(M asters) Chang。

云南茶组植物绝大多数在地理上有自己特定的分布区,沿山脉、河流走向呈带状分布的有老黑茶、大厂茶等;呈块状分布的有广南茶、厚轴茶、马关茶、德宏茶等;呈跳跃式分布的有白毛茶等;隔离分布的有大树茶、疏齿茶等;呈局部或零星分布的有圆基茶、多脉普洱茶、大苞茶、多萼茶、紫果茶、拟细萼茶、苦茶等;分布最广并与其他茶种多层次交错的有普洱茶、茶、大理茶等。五室茶系的茶种多分布在哀牢山以东的滇东和滇东南高原;哀牢山以西的澜沧江、怒江流域及横断山脉中部,则以五柱茶系的茶种占优势。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重点是在滇南、滇西茶区,其他茶区有少量分布。多数茶种以局部分布为主,大理茶、茶、普洱茶在全省分布广泛。资源考察发现,云南茶种的垂直分布最低点在红河州,海拔100 m,系榕江茶种。最高点在保山市高黎贡山,海拔2900 m以上,系大理茶种,两地超过2800 m。而1600~2200 m是云南茶组植物主要垂直分布地带,并且呈连续状态分布,既在这一范围内的任一高度都有茶种分布。云南茶组植物在水平或垂直分布上出现的连贯状态,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产茶地区,这是原产地物种植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临沧大雪山茶区茶树)

02、云南省茶树资源利用成效

(一)建成了世界上茶种保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对云南省的茶树资源进行了分期、分批全面系统的考察、征集和鉴定等研究工作。1951年至1957年,对西双版纳境内的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发掘整理。1953年至1980年,对全省主产茶区的地方品种进行了收集整理,鉴定并向国家申报审定了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3个国家级有性系良种,并成为勐海县(87万亩)、双江县(27万亩)、凤庆县(35万亩)主栽品种,向全省生产上推荐了革质杨柳、大卵圆叶、弓形茶等一批地方优良群体品种。从1980年开始,根据国家农业部、国家科委《关于开展农作物品种资源补充征集的通知》精神,多次组织科技人员分别赴红河、文山、临沧、思茅、大理、德宏、昭通、曲靖、保山等地州60多个县、市(区)进行考察征集,考察发现云南有茶种30个,变种3个分布,其中有26个种2个特有变种为云南独有。在全世界已发现的31个茶种、4个变种的茶种中,中国占30个种、4个变种,而云南又是茶种的集中分布地带,为论证茶树原产地在中国、在云南做出了重大贡献。“云南茶树资源考察征集及新种的发现研究”,于1987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考察和征集的基础上,建立了占地面积68亩的“国家种质大叶茶树资源圃(勐海)”,已收集保存茶组植物28个种和7种非茶组植物的各类资源2500余份,包括野生型、近缘种、过渡型、栽培型等种质资源材料,成为我国大叶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份数最多、种类最齐全的活体保存中心,为研究茶树的起源与演化和茶树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南茶树资源研究及大叶茶国家种质圃的建立”,于1992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鉴定、评价的基础上,开展了茶树资源种质创新研究,“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分别于1993年和1996年获得国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选育出一批省级、国家级和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良种,为云南茶树良种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在云南茶树资源调查、整理、鉴定的过程中,对云南地方茶树品种进行系统的研究,掌握了各地茶树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物化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抗寒、抗旱、抗病、抗虫等方面的特性,选择出一批表现优异的优良单株或群体,奠定了系统选育茶树新品种的物质基础。通过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已筛选出云抗系列、73系列、76系列、云选系列、佛香系列、云茶系列等品系材料400余份。积极争取科研项目支持,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研究,育成国家级、省级良种34个,全省的省级、国家级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良种均由我所选育成;“紫娟茶”和“云茶1号”获首批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茶树品种选育研究主要获奖成果:“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于2009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大叶茶无性系良种—云抗10号选育研究”于1996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研究”于2005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大叶茶良种长叶白毫选育与运用”于2010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研究”于2006年获得西双版纳州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茶树新品种选育的同时加速繁育推广,一大批茶树良种在生产上广泛运用,其中云抗10号在全省推广160余万亩,成为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勐库大叶种在全省推广120余万亩,勐海大叶种在全省推广100余万亩,凤庆大叶种在全省推广60余万亩,佛香茶在全省推广40余万亩,紫娟茶在全省推广30余万亩,为提高云南茶园良种化程度和效益水平做出了贡献。云南省各茶叶研究机构通过对考察征集保存的茶树资源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已选育出茶树良种37个。其中,国家级茶树良种5个,即云抗10号、云抗14号、勐海大叶茶、勐库大叶茶和凤庆大叶茶;省级茶树良种28个,即云抗47号、云抗15号、云抗12号、云抗37号、云抗27号、云抗43号、云抗48号、云抗50号、紫娟、云茶1号、云选九号、长叶白毫、云茶红3号、云茶红2号、云茶红1号、佛香5号、佛香4号、佛香3号、佛香2号、佛香1号、云茶春毫、云茶春韵、76-38号、73-11号、73-8号、云梅、云瑰和矮丰;市(州)茶树良种4个,即73-6、雪芽100号、短节白毫和中叶1号。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6个,即紫娟、云茶1号、云茶奇蕊、云茶银剑、云茶香1号和云茶普蕊。

(三)茶树优异资源的发掘。

已完成800余份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品质特征和抗性等系统鉴定评价。筛选出优良种质65份,优质红茶资源28份、红绿茶兼优资源13份、绿茶优质资源4份、抗寒性较强的资源6份、抗茶云纹叶枯病6份、抗茶小绿叶蝉15份、抗咖啡小爪螨2份、抗根结线虫2份,优异资源8份(荷花村山茶、勐统源头茶和尼诺茶等);筛选出优异红茶种质2份、高多酚38份(≥25.00%)、高氨基酸3份(≥5.5%)、高咖啡碱19份(>5.5%)、低咖啡碱12份(≤1.5%)、高EGC(≥25mg/kg)10份、高茶黄素(>1.6%)10份、高抗茶云纹叶枯病6份、高抗假眼小绿叶蝉1份和高感假眼小绿叶蝉10份;形态器官特异2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