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文普洱》第一辑  南方有嘉木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我的人文普洱》第一辑 南方有嘉木

南方有嘉木,在我的心中,这嘉木就是普洱茶。


     云南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就是茶圣陆羽所说的“南方有嘉木”的地方。众所周知,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而云南不仅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在我的故乡,至今还保存着茶树原初生长弥足珍贵的物证:勐海巴达大黑心原始森林中的“世界茶树之王”,勐海贺开栽培型千年万亩古茶林、凤庆鲁史千年古杀树群落,都是保留在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如果朋友们到云南走走,就会发现那些历尽沧桑的古老茶树,在经历了漫长的月洗礼之后,仍然生机勃勃地站立在彩云之南的土地上。

     南方有嘉木,这嘉木就是茶。一直以来,茶叶在云南农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2004年,云南的茶园面积达到了287万亩,居全国第一位;茶叶产量近1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福建、浙江;茶叶总产值约40亿元。作为植物王国,云南的茶园主要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那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并且远离污染源,茶叶的污染小。拥有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茶所必备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 那里生长的大叶种茶芽叶肥壮、叶质柔软、水浸出物、多酚类、儿茶素,咖啡碱含量都高于其他茶种,是生产优质茶品最理想的原料。

     南方有嘉木,在我的心中,这嘉木就是普洱茶。云南茶叶10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就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

     由于地处边疆,唐宋以前,当中原的茶叶进入团饼制作的时候,云南的普洱茶一直处于“散收无采造法”的蒙昧时期。到了明代,中央政府在云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云南和中原之间文化的往来迅速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紧压茶的制作工艺逐渐传入了云南的普洱茶区。当时,普洱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日渐显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云南茶叶最重要的集散地,普洱茶也因此得名。明万历年间的(滇略》一书中说: “士庶所用, 皆普茶也,蒸而成团。”这段文字为我们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是普洱茶在明代已成为云南人生活的必需品;二是普洱茶的加工发展到了“蒸而成团”的阶段。

     就在团茶技术传入云南之际,中原的茶叶制作却正在由团茶向散茶转变。地处祖国边疆的云南,因为地理的原因,却没能赶上这一制作工艺的流行时尚。可正是这“慢半拍”,让普洱茶将团茶的制作工艺继承了下来,并且将这种紧压技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今,从散茶的外形上,我们已经很难看见茶叶制作所走过的历史,然而普洱茶却不同,在世界茶苑中,它也许是造型最为丰富的茶品,饼型、砖型、碗型、心型,就像是活的雕塑一样, 弥漫着的,是它继承下来的唐宋遗风。

     



     当然,普洱茶对紧压技术的坚持,最初是为了运输的方便。由于普洱茶的原料多选用云南澜仓江沿岸的大叶种茶,其强大的助消化功能,使得清朝的宫廷和西北以肉食为主的少数民族兄弟对其格外的依赖和偏重。而普洱茶的产地.却位于远离中原数干公里以外的云南。在只能依靠马帮运输的年代,云南茫茫的高山与湍急的河流,给普洱茶的运输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相对散茶来说.紧压的普洱茶运输起来更为方使,也更节省运输的空间。

     继而人们又发现,后期的发酵,有利于普洱茶品质的提高。早年, 要将普洱茶用马帮运往外地,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运输时间,而那些运抵外地的普洱茶,其口味意外地要比云南产地刚压制出来的普洱茶要好。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普洱茶隐藏于天地间的后发酵秘密,就这样被人们发现了。



     如同从云南昆明到浙江杭州,马帮的行走需要大约半年的时间,而乘飞机却只要不到三个小时一样。科技的进步,使短时间加速发酵普洱茶成为了可能,这就是“快速后发酵”生产技术的产生。今天我们所说的普洱茶,是指以云南大叶种茶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产生的特殊口感的散茶和紧压:通常我们将长期存放、自然发酵的普洱紧茶称为自然陈化的青普洱。而把“快速后发酵”生产出来的普洱散茶和紧压茶称之为熟普洱。

     南方有嘉木,这嘉木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中,有过辉煌,也有过沉寂。明未清初,云南的普洱茶生产盛极时,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而我国的藏区,更是把普洱茶当成是来自天国的福音。藏族有古谚:“加察热! 加霞热!加梭热!”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当时的普洱茶,被作为贡品, 皇家以及京城的贵族,都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习惯。清王朝甚至将普洱茶作为国礼,馈赠给英法等国的使者。而且为了保证普洱茶的供给,清政府还在普洱府的宁洱镇,专门设置茶厂和管理茶叶机构,如今易武的车顺号茶庄,还保存有道光皇帝亲赐的“瑞贡天朝”的匾额。

     乾隆年间,进土檀萃在其著作《滇海虞衡志》中称:“普茶名重天下, 出普洱所属六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我们可以从这短短的文字中,洞悉当年普洱茶的繁荣,而《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等世界名著对普洱茶的记载,也可看作是普洱茶名重天下的佐证。

     一百年以前, 因为种种原因,普洱茶的生产一度沉寂, 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保存于香港的大量晋洱老茶销往台湾和海外各地,人们在消费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普洱茶具有的多种医药效用,普洱茶声名再次鹊起,成为广大茶人竞相选择的保健饮品。

     南方有嘉木,这嘉木有着独特的个性,就是能记录生命历程,伴随时光成长。对大多数的茶叶来说,新就意味着优秀的品质,故有“茶要新,水要活”之说。但以新作为评判茶叶品质的标准,却不适宜于普洱茶。这是因为普洱茶在制作完成以后,需要一个“后发酵”的过程。如果是在纯自然的状态下这个过程相当缓慢。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新制的普洱茶才能消除其苦涩味,酿制出大地膜有的陈香。因此每饼优质普再茶, 都可称得上是时间之手创造的艺术,就像美酒,越陈越香。

     一饼普洱茶, 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 如果你打开的是一饼是你出生纪念日生产的老茶, 你在品饮它的时候,会不会感觉是在聆听光明的故事?如果你打开的是饼你结婚纪念日生产的老茶, 你是否还能从袅袅的茶香里,品味出爱情的芬芳?如果你打开的是讲纪录你人生重大时刻的老茶,那你就能站在时光的彼岸,遥看昔日重来!

     普洱茶,这积淀了厚厚时光的普洱茶,这就是生命中“能喝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