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中国茶: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非遗中国茶: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共涵盖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其中的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白茶制作技艺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福鼎白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制作工艺沿用古法,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最大化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天然营养价值。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闽浙交界地区,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

福鼎太姥山是白茶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唐陆羽《茶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专家认为即福鼎太姥山。明代田艺蘅《煮泉水品》认为:“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生晒茶沦于瓯中,则旗枪对鲜叶采摘标准与制茶工艺,被认为是白茶制作的雏形。

现代白茶工艺盛于清代福鼎,清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说明福鼎白茶的出现历史相当久远。据记载,1857年,福鼎点头柏柳的陈焕、张吓钦移植家中繁殖,清代光绪元年(1875)由周开陈再移植、传播到黄岗,制造白茶的历史由福鼎开始。

福鼎白茶因成制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制作中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而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其初制原理和工艺规程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 白茶初制工艺流程:鲜叶—萎凋—堆积—干燥—拣剔。

■ 精制工艺流程:毛茶—拣剔(手拣)—正茶—匀堆—烘焙—装箱。

受气温影响,白茶制作技艺分为正常气候初制和不正常气候初制。福鼎白茶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品类。

来源:茶频道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