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饮茶?九个注意事项需谨记!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怎样科学饮茶?九个注意事项需谨记!

  茶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饮茶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追求生理上的品饮需求,同时也是追求心理上的自我修养。饮茶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早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每一位爱茶之人,都受益其中。科学的饮茶方式修身养性,而不科学的饮茶不仅没有好处,还会影响健康。

  下面看看关于科学饮茶有哪些讲究:

  宜淡不宜浓

  据分析,茶叶中含有2%~5%咖啡因,浓茶中咖啡因含量则更高,浓茶会使人体的“兴奋性”过度增高,会对患有心动过速和房颤的冠心病患者不利。相对来说淡茶内的咖啡因含量较少,可以使人在提神醒脑的同时恢复体力,但又不会使人过度兴奋,无论新老茶客,饮茶都是宜淡不宜浓,凡事有度,“淡茶温饮最养人”。

  茶叶不久泡

  任何品类的茶叶都不宜放在水中浸泡过久。久泡一方面会导致茶汤浓度过高,另一方面茶叶过久的浸泡可能导致一些不易溶于水的有害物质浸出,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一般我们提倡茶水分离式的泡茶方式,即便不能做到茶水分离,茶水浸泡时间也不宜过长。

  温度要适宜

  一般泡茶都用高温的水冲泡,普洱茶更是讲究沸水冲泡,泡好茶趁热品茗,别有一番风味。但是,太烫的茶水,容易刺激口腔及食道黏膜发炎,长期下来可能引起这些器官的病变。茶水饮用以温热为宜,温热茶能使人神清气爽,冷茶对身体则有滞寒,聚痰的副作用。而且茶汤在放置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营养价值随着氧化而降低,饮茶最好能做到随泡随饮。

  空腹不饮茶

  空腹饮茶会影响肺腑,刺激脾胃,进而使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空腹最好不要贸然饮茶,尤其是平时不常喝茶的人,如果空腹饮用过多、过浓的茶,很容易引起“茶醉”,即心慌、头昏、手脚无力、心神恍惚等不良症状。如果出现茶醉,一定要马上吃东西、含糖果或喝糖水,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饭后不急饮

  饭后立即饮茶,一定程度上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同时茶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凝固物质,给胃增加负担,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因此饭后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后再饮茶,这样既不给胃造成负担,也不会影响健康。

  睡前不贪杯

  这一点对于初期饮茶者尤为重要。很多人初期饮茶者睡前饮茶后,入睡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严重影响次日的精神状态,而有神经衰弱或失眠症的人则要特别注意了。老茶客睡前若有茶饮,最好也不要太贪杯。

  茶水不隔夜

  隔夜茶因搁置时间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复杂成分也易发生变化,饮隔夜茶可导致胃肠疾病。小时候一直被教导“隔夜茶,拉肚子”真是自有道理的。

  酒后不饮浓茶

  酒后饮茶,茶中的茶碱可迅速对肾起到利尿作用,从而促进尚未分解的乙醇过早地进入肾脏。乙醇对肾有较大的刺激作用,会影响肾功能,所以,经常酒后喝浓茶的人易发生肾病。不仅如此,酒中的乙醇对心血管的刺激性很大,而浓茶同样具有兴奋心脏的作用,两者合二为一,更是增强了对心脏的刺激。所以,心脏病患者酒后浓茶危害更大。

  顺应节气和体质来喝茶

  不同节气人的身体会出现不同的变化,随着节气来调整日常生活和饮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不同季节,有相对应适宜饮用的时令茶,仲夏饮清新绿茶,既生津又解渴,寒冬饮红茶、熟普,可暖胃驱寒。一杯时令茶,对应着季节更迭中阴阳五行的流转,藏着颐养生命的健康密码,喝对了茶,才能正确养生。

  当然除了节气,更要关注个人体质,判别体质喝对茶。中医则认为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别,而茶叶经过不同的制作工艺也有凉性及温性之分,所以体质各异,饮茶也有讲究。燥热体质的人,可适当饮用偏凉性的茶,如绿茶啊、生普等;虚寒体质的人,应选喝温性茶,如红茶、熟普、老生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