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泡茶有关的几点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与泡茶有关的几点

泡茶,无非就是茶与水的结合,无非就是茶与器的结合。

 

茶文化,说是复杂,至于平常人家,不过就是“泡茶”,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茶文化的表现。

 

言及茶,很多行内人研究方向则是自我的一种矛盾,既知茶为饮,却又非要强调茶为药,甚至把茶当作调理身体的主体,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茶叶里发现某种物质抗癌也好,降血糖也罢,都仅仅是一种成分的分析,离真实的实验还很远,离成品药更是遥不可及。

 

我们不用去否定专业人士的研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研究是基础研究,不是市场,更不是茶叶,这有根本的区别。

 

这样说,估计还是有很多人未必明白,还是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普洱茶有人开发成洗头膏,有人开发成高度白酒,这都是茶叶的再利用,是一种深加工的产品,这一点,业界早已提倡,并非今天的产物,早于80年代的安徽农大就有很多研究报告说明,今天的很多实验,不过是在这基础上的研究,甚至是重复。

 

这可以说明,化妆品是化妆品,白酒是白酒,茶是茶,这个道理大家总会明白,为什么一到了谈茶是饮料,与药不能混淆的时候,大家就不能明白呢?

 

普洱茶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功效,放大来看,六大茶类,都有各自不同的药效,这仅仅是说明茶叶自身的属性,或者是说明内质成分的结构导致的一定效用,这是茶叶原本就应该具备的啊。

 

如果茶叶失去了自身的属性,等同于水,那何必还喝茶呢?

 

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这是科学家的工作,不应该否定,也从来也没有人去否定,只是,市场研究的时候,要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喝一口好茶,还是为了卖茶?

 

显而易见的是,消费市场从来不是科学家引导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科学家研究的茶品会畅销。历史上的陆羽不是,朱权不是,让普洱茶垄断香港的周琮、周勇也不是。否则,大家都去吃药了,何必吃茶。

 

茶叶讲的是口感,而未必“科学”。

 

 

 

(清华大学陶瓷系副主任章星副教授、紫砂名家吴东元老师、何建老师、画家高永老师、书画家刘大石老师谈茶道)

 

 

那么,喝茶到底喝茶叶的什么?

 

所有人都能轻易接触到茶的整个流程,如种茶,如加工,如仓储,这让茶叶某种程度上变得“简单”,变得没有门槛,这其实反映的是经营层面的事,但是,大家不这样想,大家都想当然认为存茶一多,历史一长,人人都可以变成了专家。

 

事实上,绝大部分人又都缺乏茶学的专业背景,甚至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看完过一本茶学书。举个例子,普洱茶到处在工艺创新,事实上,无论是历史上的茶书,还是近代的教科书都有答案。

 

正因为茶叶“简单”,很多人不去看前人经验的总结,自我封闭式“创新”。实际上,六大茶类,几百年的制作历史,每一个流程都是清清楚楚,至于今天,有哪一种茶叶制作前人没有尝试过?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几千种茶叶,何必分类成六大茶类就总结了呢?

 

这种常识对于具备茶学背景的人来说是简单不能再简单的答案,只不过,具有这种背景的人比之茶商、比之茶客,那又少之又少,大家又都是习惯性的从众思维,导致满市场都是谣言邪说。

 

说这么多,是说明市场有分工,大家都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喝茶就是喝茶,不要弄的自己五迷三道。

 

那么,历史茶学书到底说了喝茶喝什么?

 

答案有三:

 

一香、二甘、三滑。

 

明代朱权倡导“泡叶茶”,也就是今天的泡饮方式,朱权可以算是始祖,之所以倡导喝叶茶,是因为其认为“茶有真香”,而无须夹杂他香。这是与当时的背景有关,唐宋以降,喝团茶须加入柑橘、杏子、莲心、梅花、蔷薇、茉莉等等其他香料。至于今天,喝茶都是用的朱权倡导的泡饮法,讲究茶叶的香气纯正,而不得夹杂异香、杂味。

 

甘,则比较好理解,指滋味的醇厚,甘爽、回甘等等。

 

滑,指茶汤顺滑。

 

总而言之,无论是历史还是现代,无论是普洱还是其他茶类,这三个指标都是泡饮叶茶的标准,也是所有茶叶之所以能吸引人,让人沉迷的原因,而绝不是因为茶有功效而让人沉迷。

 

通俗来说,好喝、香气迷人才能让人沉醉。

 

比如龙井的清香,岩茶的韵味,普洱的醇厚,这都是各自不同的特点,也正因为不同的特点形成了不同 的风味,而风味才是茶类立足的根本,甚至同一茶类中,“独特风味”也才是成功的根本。

 

举个例子,8582有8582的特点,布朗有布朗的特点,易武有易武的特点,如果大家都一个“风味”了,市场也就未必成立了,至少,普洱的市场版图就不会似如今这般大。

 

说一千道一万,茶叶好喝才是根本,而不是哪个茶类吹牛包治百病就好卖。

 

泡茶的道理也就在这里,选茶的道理也就在这里,香、甘、滑的特点要突出,至于各自茶类不同的属性,那是本身就应该具备的,不发酵茶史不发酵茶的属性,发酵茶由发酵茶的属性,各自又对应不同身体状况的群体,甚至对应不同的时辰。

 

这是茶叶的物质属性与人的生理情况对应的结果,但是,喝茶绝对不是仅仅如此的一种导向结果,同时,与社会的风尚有关,与人的精神层面的提高有关。

 

说与社会的风尚有关,我们也可以举一个例子,未必准确,却是实实在在的一个体现。

 

现在普洱茶最大的一个“魔力”就是很多茶客都会变成茶商,究其因,在于大家都相信存茶能致富,存茶能好喝。

 

这是时代转型的一个结果,大家都在找一个合适的投资品,普洱是其一。

 

至于谈到人的精神享受这一层面,其实不容易写,还是用举例来说明,很多人听音乐,甚至有些人是音响的发烧友,那么,有没有因为要发财才去听音乐呢?

 

享受音乐、享受画作、享受美景,其实都与物质无关,而是与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关,那么,享受茶叶,享受普洱的道理不是一样的吗?

 

说茶,卖茶,研究茶,茶是根本,不能弄歪掉。

 

很多人不明白,我甚少谈茶叶的口感,谈茶叶的年份,这其实是因为纸上谈兵谈不清楚,文字难以表达,比如我说该茶陈香浓郁,如何陈?如何浓?这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所以,我利用的是排除法,把假文化,假年份,假大师踢出群,剩下的不就是可以选择了?我也甚少谈到各种制假的方法,这是一层窗户纸,我总不能写作成为一部《造假指南》吧。

 

选茶、泡茶,总体的指导思想,我以为还是得简单化,突出“香、甘、滑”的这三个指标,如此,至少能寻找到自己喜欢喝的茶

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