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茶发展目标出炉: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一千亿元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黔茶发展目标出炉:到2025年综合产值达一千亿元

近日,从贵州省茶叶专班获悉,在茶产业发展现有基础上,贵州省提出茶产业发展短期目标:到2025年,贵州省茶园面积稳定在70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达到65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各类茶叶总产量48万吨,综合产值得达到1000亿元,其中一、二、三产比例分别达到49%、35%、16%。

贵州省茶叶专班不久前组织省内外专家,梳理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劣势,提出了贵州茶产业稳定规模、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措施。专家认为,贵州现有茶园规模700万亩已较为科学合理,下一步发展的重心应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茶产业结构、丰富茶产品品系、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整体经济效益,推动贵州茶产业从“规模驱动”模式升级为“价值驱动”模式。同时,贵州省提出茶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高品质茶叶生产中心、世界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全国最高标准的出口茶基地、全国茶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全国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筑牢贵州在中国茶产业第一方阵地位,实现从茶产业大省迈向茶产业强省。

下一步,贵州将着手实施七项举措,确保实现茶产业发展长短期目标。

一是优化供给,夯实产业基础。选育培优贵州当地特色茶树品种资源,选育适宜贵州省的无性系茶树品种,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夯实茶园基础,实施高标准茶园改建,覆盖率达70%,加快建设出口、欧标茶、品牌专属、调饮茶、茶旅融合等专用茶园,推进茶园管控全程机械化,打造茶产业智慧种植服务平台。调优茶产品结构,提高夏秋茶资源利用率,力争红茶、老白茶等茶类产量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聚焦春季早春茶、白化黄化品种茶以及夏秋季卷曲型和颗粒形绿茶等优势大单品的规模生产,提高产品辨识度。加快花草茶、花果茶等新式茶饮相关产品的生产。

二是严守质量安全,强化核心竞争力。质量安全是贵州茶叶的核心竞争力,贵州将继续推进生态茶园、绿色茶园、有机茶园、欧标茶园建设,全面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治,大力发展低碳、清洁、高效节能的茶叶生产模式,突出生态调控、生物防控、天敌昆虫保护和生态增殖增效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60%以上;完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支持县级以上龙头茶企和茶叶市场建设检测室,常态化开展以农残为主的安全检测。

三是加大主体培育,提升加工能力。为了壮大贵州茶叶经营主体规模,贵州将选择定位清晰、有发展潜力的茶企,将其培育成为茶叶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加快培育茶叶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经纪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龙头茶企为核心、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茶场为基础的现代茶产业联合体50家。提升茶叶加工装备和技术水平,实现制茶车间的数字化、无人化作业,促进茶叶生产向“智造”升级。逐步建立贵州独特品质风格的绿茶、红茶、白茶等特色产品标准化加工技术体系。推进茶叶加工提质增效,推动按标生产、规范管理,全程标准化生产,获SC认证的茶企力争达到1500家;对标目标市场,按照“初制奠定品质、精制提升品质、拼配稳定品质”的要求,保证茶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茶叶特色品质。

四是创新营销,丰富消费场景。在巩固线下传统茶市场的同时,要创新渠道,加快线上营销,培育出口市场。加强出口茶原料基地建设,推进生产设备技改升级,研究相关市场茶叶消费习惯,细分市场规避绿色贸易壁垒,提升中国茶在海外市场比重。

五是做响品牌,提高产业影响力。以“贵州绿茶”为引领,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跟进,健全品牌建设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加大对“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培育力度,构建“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贵州茶品牌体系。加强与行业组织合作,开展多元化茶事及宣传活动。

六是创新机制,提高产业科技赋能。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建立高效产学研协作体系,培育符合现代茶产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茶叶科技创新体系;强化茶产业科技攻关,加大科技创新,强化茶叶资源保护、品种培育、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绿色防控、提质增效、茶叶加工、贮藏包装、产业融合等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提升茶园管控能力和数字化加工水平;加大茶叶科技成果转化,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让茶叶科研人员深入茶区、茶企和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项技能培训与服务。

七是打造精品项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促共进,丰富“茶+旅游”业态,适度发展茶庄园,打造茶产业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精品项目,实现产业融合、茶文旅康协同发展。

来源:《中国食品报》(2024年03月18日02版)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