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普洱茶形态,多数人立马想到“砖、饼、沱”,这是三种最基础的紧压茶形态。当然,普洱茶还有团茶、柱茶、香菇紧茶、茶膏等形态,它们往往比“砖、饼、沱”更具历史沉淀,甚至可以追溯到鄂尔泰贡茶时期乃至更早。
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并设立普洱府,对普洱茶贸易进行管辖。这一年,雍正皇帝给鄂尔泰发去圣旨,责成他亲自监督,选取最好的茶叶,制成普洱团茶、女儿茶和茶膏进贡朝廷。
圣旨大过天,鄂尔泰哪敢怠慢,立即授意云南巡抚沈廷正办理。这年八月初六,沈廷正向朝廷进贡茶叶,包括“大普茶二箱,中普茶二箱,小普茶二箱,普儿茶二箱,茶膏二箱,雨前普茶二匣”,普洱茶成为贡茶的历史正式拉开序幕。
是的,你没看错,沈廷正写给朝廷的贡单完全没有出现“普洱茶”3字,反倒是“普茶”出现频率最高。为什么呢?
普洱茶大概从明朝末年开始称为“普茶”,“普”是“濮”的转音,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如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在古代称作“濮人”或“百濮”。等到普洱府设立一段时间之后,“普洱茶”之名才叫开。
到了乾隆时期,医学家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已经设有“普洱茶”词目,“出云南普洱府,成团,有大、中、小三等。按:普洱茶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名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元第三子阮福所写《普洱茶记》描述更为详尽:“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从故宫保存团茶的实物来看,五斤重团茶即普洱大茶,三斤重团茶即普洱中茶,一斤重团茶即普洱小茶,亦即沈廷正贡单中的大普茶、中普茶和小普茶。
清宫旧藏:最大的普洱团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赏赐了大量普洱茶,副使斯当东这样描述他所见到的团茶:“茶叶并非普通散开的茶叶,而是用一种胶水和茶叶混合而制成的球形茶叶。此种茶叶可以长久地保持原来味道,在中国系最贵重之品。”
什么?胶水?真为斯当东的智商捉急,哪里有什么胶水,那叫果胶质,蒸压时帮助普洱茶成型,可是普洱茶“造型师”呢。
清朝纳贡的普洱团茶,当时又叫人头茶,搁到现在,我们起了一个更诗意的名字叫“美人头”。
不过,按照《本草纲目拾遗》的说法,人头茶是“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现代团茶“美人头”重量有所差异,一般是一公斤重。蒸压时,须纯手工揉制,完全不能使用机械压制,即:将晒青毛茶蒸湿后放入白布袋中,袋口揉成条状,缠在短木棍上,然后木棍用力绞,越绞越紧,布袋里的茶就揉成圆球状。
当然,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圆球,而是有点类似于地球那样上下稍扁的椭球体。
福安隆『布朗圆茶』,取地球厚德载物之义,象征君子博德,容载万物。《周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万物皆由地生,云山秘境出好茶!
『布朗圆茶』臻选勐海布朗山乔木春茶茶菁,传承大匠精神,纯手工揉制,口感醇爽稠厚,气韵强劲,精美烫金礼盒包装,呈献云山秘境、旭日东升、朝气蓬勃、光照乾坤之胜境,实为品饮、馈赠、典藏之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