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普洱市中心竖立着一尊诸葛亮的雕像,当地人称其为茶祖。
手握羽扇,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诸葛亮怎么就成了云南人心中的茶祖呢?
武侯遗种
普洱茶作为历史悠久的名茶,关于它的故事和传说长期流传不休。“武侯遗种”便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
清人阮福在《普洱茶记》中描绘:“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相传武侯遗种,夷民当采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在这些文本的传说中,这里的茶,都是“武侯遗种”,而祭祀茶祖诸葛亮的的仪式,作为活态文本至今仍在云南少数民族村寨遗留。于是,在云南古茶区,就有了“孔明山”“孔明茶”。
至于古六大茶山的来历,据清代古籍《普洱府志古迹》记载,六大茶山的名字是因诸葛亮遗器而得: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悠乐,置铜铒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蹬,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
在云南,诸葛亮在某种程度上是先进汉文化的代表。在主流的历史学著作中,诸葛亮与云南的故事,主要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有关,他春天南征,秋天即回。南征之事,在历史的洪流中早已尘埃落定,而作为茶祖的诸葛亮,却在历史、在传说、在仪式中鲜活地存在、延续。
云南民间传说,古六大茶山的茶树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侯诸葛亮所种,古六大茶山的名字也是武侯留物赐名所得。传说诸葛亮南征之时,蜀国军队进入倚邦、易武等地时,将土不时患眼疾,药物供应不上,军队战斗力渐渐丧失。诸葛亮为此忧心忡忡。某日,诸葛亮登高了望,随手将随身携带的手杖插于土中,手杖竟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青枝绿叶。蜀军将士采其枝叶煎水饮用和洗眼以后,眼疾痊愈。那手杖长成的树就是茶树,人称茶王树。
还有一说为,诸葛亮班师回朝时,部分将士不愿北归,因此诸葛亮将他们安置在古六大茶山区域内,并教他们种植茶树,以茶换物,以维持生计。民间传说认为,茶树是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因此当地人民将诸葛亮视为“茶祖”,将古茶树视为神树,并经常以酒水祭祀。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云南茶叶种植的历史远早于三国时期,因此“武侯遗种”之说难以成立。而且文献表明诸葛亮南征并未到达思茅、字洱地区,因此这个传说多为虚构,是后人穿凿附会之说。
孔明兴茶
诸葛亮率军征服南中,其本人最远只到过曲靖,为什么遥远的滇西南、滇西,甚至缅甸、老挝等产茶区都流传有孔明兴茶、武侯遗种的传说,其实这反映的是巴蜀先进的茶叶种植文明深入影响云南的事实。
“孔明兴茶”,并不是说诸葛亮亲自教云南原住民种茶,而是说其大规模深入治理南中,导致巴蜀的汉文化大量南传云南,其中也包括四川先进的茶种与种植技术的引入,从而大幅度提升了云南茶叶种植水平,让云南茶产业走出濮人种茶的蒙昧时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酝酿,终于在唐代进入了银生茶时期。
而“武侯遗种”指的是,四川小叶良种传入云南,云南在大面积种小叶种的同时,也借鉴巴蜀大地传来的选育茶种技术,对云南大叶种进行改良,经过上千年不断的努力,培育出大叶原生种、大叶良种,并在明清两朝的普洱茶时期对改良后的大叶种进行大规模推广,使得云南成为以大叶种为主的产茶区。
“名动天下”陈香普洱传承至今,使得我们得以体会其“浓稠绵软、口感醇厚、甘甜生津、茶气鼓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