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画赏析: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茶画赏析:文徵明《惠山茶会图》

文徵明(1470-1559),名壁,字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中四才子”)。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文徵明的绘画造诣全面,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惠山茶会图》,纸本,设色,纵21.9cm,横67cm,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有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有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到无锡惠山游览,在二泉亭品茗赋诗,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记录了他们在山间聚会畅叙的情景。

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看童子煮茶。画面人物共有八人,五主三仆。井亭内二人围井栏盘腿而坐,右一人腿上展书。松树下茶桌上摆放多件茶具,桌边方形竹炉上置壶烹泉,一童子在取火,另一童子备器。一文士伫立拱手,似向井栏边两文士致意问候。亭后一条小径通向密林深处,曲径之上两个文士一路攀谈,漫步而来,一书童在前面引路。

此画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画中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有些雷同,但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传神重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令人领略到明代文人茶会的艺术化情趣。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