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书共读 |《茶树良种与栽培》



- 世界茶叶产区 -
茶树经人工栽培后,适应范围已远远超过原始生长地区。目前,世界茶树分布区域界线,北从北纬49°的外喀尔巴阡,南至南纬22°的纳塔尔,垂直分布从低于海平面到海拔2300m(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范围内,且以北纬6°~32°茶树种植最为集中,产茶量亦最大。世界种茶国家有60个,其中亚洲20个、非洲20个、美洲12个、大洋洲3个、欧洲5个(表0-1)。

- 中国茶叶产区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生产国。
1982年,全国茶叶区划研究协作组依据地域差异、产茶历史、品种分布、茶类 结构、生产特点,将全国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广东 和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安徽、江苏和湖北南部,以及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 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 中国茶树栽培史 -
历史上,茶树栽培管理以明清技术最发达。在明代,至少在明代后期,茶树繁殖除了用茶籽直播外,有的地方还采用育苗移栽法,而清代则发明了用茶树枝条扦插和压条进行茶树无性繁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地先后成立了一些茶学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茶树器官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茶树生物学年龄变化,各器官的生长发育规律和 相关性、适生条件,茶树的光合、呼吸、营养、水分和抗性生理机制,茶树生态生理、激素生理,茶园土壤管理等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全国各地通过大力推广和运用茶树良种、深耕肥土、合理密植、修剪培育、灌 溉施肥、耕作除草、防治病虫和合理采摘等科学种茶的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抓好 茶园的园地开垦、种苗应用、种植技术和种后管理,为茶园的高产优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湖南,汉代以前就开始产茶,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盛弘之《荆州土地记》中就有南北朝时期“武陵七县通出茶”的记载。唐代,湖南的湘、资、沅、澧 四水流域均已产茶。

湖南在茶树栽培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推广工作: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了茶树采种、育苗、播种、齐苗、定型修剪、分批多次采摘法、茶园 绿肥种植等,并以推广,保证了新建茶园的质量;
(60年代)研究推广了茶树早成园、持续高产稳产技术,氮、磷、钾肥的增产效应,茶园有机肥施用、灌溉、深耕 等技术,有力促进了茶树高产栽培工作的开展;
(70年代)进行了红壤茶园复合肥的肥 效试验、机采茶园的经济效益与机采茶树生育性状的研究;
(80年代)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的研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机采茶树栽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该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效益。
来源: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