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茶的“样式雷”——《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中国红茶的“样式雷”——《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

  4月3日,《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书在故宫首发。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时任院长单霁翔,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雍成瀚,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张正竹以及来自全国文博界、建筑界、出版界、茶业界等数十位专家共同见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给了我们一个很高的评价:一本属于茶行业的“样式雷”。

△首发式合影

  何为样式雷?

  上有鲁班,下有长班,

  紫徽照令,金殿封宫。

  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曾说过:

  在十七世纪末年,一个南方匠人雷发达来北京参加营造宫殿的工作。因为技术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担任设计工作。从他起一共七代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筑如宫殿、皇陵、圆明园、颐和园等都是雷氏负责的。这个世袭的建筑师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一个茶企为何会因为一本有关建筑的书被冠以“样式雷”的称号?

  这不得不从它68年的历史开始追溯。

  《三联生活周刊》茶专栏作家刘姝滢博士整理资料时发现,祁红木仓是由上海泰润木号设计,上海恒达营造厂建造。

  她在《杯中山海经 | 老木仓中的祁红老味道》一文中写道:

  位于上海同孚路(今石门一路)17弄8号的恒达营造厂即是当时的一员。营造厂的负责人陈云泉怎么也想不到,当时签下工程切结书建造的这个老木仓,在68年后竟成了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红没有断代味道的唯一保存地。这个当时由楚费润盖下负责印章的老木仓,也因此有幸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而被更好地保护起来。建筑的保存并不稀奇,可贵的是历经时间沉淀在建筑中的茶味,像一枚已经由树脂化为琥珀的有机宝石一样,留存下祁红未断代的味道。

△整理出来的资料

△老木仓

  很多人,走进老厂房的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和亲切感,似乎在哪见过。

  城市的历史,最直观地反映在它的建筑上,建筑是城市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反应了不同的建筑文化,也是一个时代集体记忆的遗存。

  其中苏式建筑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和风格的“红色建筑”的代表。

△陈耐得摄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在苏联建筑师参与设计或者中国建筑师东西方风格的杂糅下,兴建了很多具有苏式风格的建筑,其中典型的代表有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北京火车站等。

  润思的老厂房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成。

  1950年中国政府与苏联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确定祁红以地名红茶单独出口苏联,以偿还贷款。1950年2月,“中国茶业公司贵池茶厂”筹建。

△南柯视觉摄

  同时期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北京798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战略工程“一五”计划中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是原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

  该工厂于1952年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

  受政策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冲击,到千禧年后,国营大厂的处境开始岌岌可危,很多在改制后都没有生存下来,厂房、机器、资料等这些在现在看来很宝贵的东西大都被贱卖,只剩下一片断壁颓垣。

△小三线八五钢厂旧址

  然而润思和798的厂区都有心地被保护了下来,798成为一个艺术区,是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体,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

△798艺术区

  而润思的老厂房成为中国茶界现存唯一的“活的祁门红茶博物馆”,将被打造成“世界三大高香茶国际博览园”。

  雨果曾说:

  多种不同的艺术以多种不同的高度先后焊接在同一建筑物上面,其中必有许多材料可供写出一部部巨著,甚至往往可供写出人类的通史。人类、艺术家、个人,在这一座座没有作者姓名的庞然大物上都消失了,唯有人类的智慧却概括在其中,总结在其中。时间是建筑师,人民是泥水匠。

  于是老厂房凝练成了《悠远的祁红—文化池州的“茶”故事》一书。

  雷氏家族7代人担任清朝样式房总设计师,以一族之力为中国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均打上了“样式雷”的烙印。

  而润思精心保存下来的老厂房以及丰富的资料,对于中国茶行业来说,必将是一笔具有宝贵研究价值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