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棒棒虫”——茶尺蠖的防治方法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树“棒棒虫”——茶尺蠖的防治方法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的茶产业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中国的茶园种植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消费量及茶叶出口量均稳居世界第一。到2018年中国茶园面积高达298.58万hm2,茶叶产量高达261.04万t。

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栽培模式、耕作方式、施药方式的转变,导致茶叶上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多,危害程度加重,危害范围逐步扩大。近期通过我们对多处茶园的走访,发现茶尺蠖正在悄然发生,各位茶叶种植户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茶尺蠖的发生规律、危害症状及防治方法,减少茶叶因茶尺蠖引起的重大损失。

▲茶尺蠖危害茶园状

一、茶尺蠖的分布及危害

茶尺蠖因为爬行时有拱背的特征,并且通过拱背卷曲从而伸展推动自身运动,因此常常也被人称作“拱背虫”、“造桥虫”“卡步虫”等。幼虫受惊后会吐丝下垂,因此也称为“吊丝虫”。由于茶尺蠖幼虫通体灰褐至褐色,颜色接近茶树木质化树干,常能隐蔽于树干上难以快速发现,因此也被形象的称作“棒棒虫”。

茶尺蠖TeaLooper(EctropicOblique)是茶区主要虫害之一,属于鳞翅目尺蛾科(Geometridae),在四川、湖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茶区均有广泛分布。

茶尺蠖的幼虫栖息在叶片边缘,1-4龄的幼虫喜取食嫩叶,而4龄后期喜栖息在茶树中层,多取食成叶或老叶,食量暴增。一般幼虫从叶边缘开始取食,从而造成叶片缺刻,虫害发生严重时,茶树叶片和嫩茎都被取食殆尽,使茶丛变成光杆,就像被火烧过一般,严重影响当季茶叶的产量,甚至对茶树树势有较重影响,对茶叶的生产造成巨大影响。

二、茶尺蠖的识别和发生习性

茶尺蠖有4个形态,分别是幼虫、卵、蛹及成虫4个形态。幼虫体灰褐至褐色,亚背线黑色,第2节背面有一“八”字黑纹,第3、4节背面有菱形黑斑,第8节背面有一倒“八”字黑纹。

茶尺蠖幼虫期一般为4龄,当环境温度越高时,幼虫时期的发育历期越短,温度小于18℃时,整个幼虫发育历期为26.9天,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27℃时,幼虫发育历期为12.1天。茶尺蠖成虫体灰白色,前翅具4条黑褐色波状黑线,翅外缘有7个黑点;茶尺蠖的成虫多在黄昏至天亮之前羽化,成虫羽化24小时后性成熟,雌雄成虫交配后于翌日黄昏产卵,卵多产于树枝、叶片、茎干裂缝或土壤缝隙中,雌虫在产卵后2-3天死亡,卵一般呈椭圆形,10-100粒堆成,并覆盖有白色丝絮。蛹触角和翅芽达腹部4节后缘,臀棘三角形,雄性则分为2叉。

▲茶尺蠖幼虫

茶尺蠖在长江流域各省一年发生6-7代,一般以6代为主。越冬代成虫每年3月中旬盛发,第一代幼虫4月上旬初见,盛卵期一般在4月中旬。第二代幼虫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为盛孵期。此后大约1个月发生一代,每代有明显的“发虫中心”现象,第三代以后世代重叠。成虫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幼虫有趋嫩绿、受惊后吐丝下垂习性,4龄后暴食,食量大。

三、防治方法

3.1选育抗虫品种

选育以及在适宜的地区推广抗茶尺蠖的品种是治理茶尺蠖比较直接经济且有效的方法,比如碧云、农抗早等茶树品种对茶尺蠖有较强的抗虫性。

3.2人工防治

在茶季结束后适时进行修剪,并将虫枝清理出茶园,带走大量的虫卵,破坏虫害的越冬环境,大大降低来年的虫口基数。

3.3清园防治

每年冬季10-11月份,使用石硫合剂3-5波美度或使用矿物油100-150倍进行封园,有效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

3.4加强茶园肥水管理

茶园基肥和每季追肥要跟上,每年10-11月份使用国光松尔肥50斤-75斤/亩+国光松达生物有机肥100斤/亩进行撒施,2-3月份、5-6月份及7-8月份每次追肥国光松尔肥50斤/亩,培育健壮的茶树树势,健康的根系,从根本上增强茶树自身的抗性,同时有机肥适当改土,增加作物抗性。

3.5物理防治

使用诱虫灯防治,茶尺蠖成虫具有趋光性,使用诱虫灯可以有效诱杀成虫。使用诱虫灯时,要注意开关灯时间和波段。茶尺蠖成虫,日落1h后开始活动,20:00-23:00活动最盛,应选择带有紫外光功能的诱虫灯,日落后定时开启。

3.6化学防治

有机茶园可使用国光金美赞进行防治,要注意抓住防治时期,在幼虫1-2龄期进行防治;其它茶园可以选择使用国光三杀进行防治,在幼虫3龄期前进行防治。发生严重的茶园,在幼虫孵化盛期喷洒一次后7-10天再喷一次。

▲有机茶园使用金美赞防治茶尺蠖

温馨提示:

因茶树品种、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及栽培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茶树茶尺蠖的发生及防治措施等有所不同,以上介绍的茶树茶尺蠖发生、防治方案以及药剂使用方法等,仅供参考,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无应用经验地区,请先小面积试验成功后再逐步扩大使用面积。

国光致力于服务于广大茶叶种植者,如有疑问,欢迎来电交流探讨。

来源:国光农化 作者:茶叶所 刘红玲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