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针形特种绿茶压轴出场:
开化龙顶
这茶,我卖都卖了两三年了
今儿从教科书的角度来学习一下
浙江省开化县
地处中国浙、皖、赣三省交界绿茶金三角地区
所产绿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
明代起就被列为贡品
1959年,开化县茶叶科技人员在名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
登上了海拔1193米的大龙山顶,研制成干茶
以产地命名为“龙顶”
Ps:书外话
所以做贡品的时候根本不叫“开化龙顶”咯?
那叫什么?我们一起来查阅一下
开化县于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建县
有记载的在明朝已列为贡品
据崇祯四年(1631年)《开化县志》记载:
“茶出金村者,品不在天池下”
“进贡芽茶四斤”
自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年-1911年)为国内眉茶主要产区
但也生产小量名为“白毛尖”的名茶
清·光绪三年(1877年)茶叶开始出口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化县志》记载:
芽茶进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限时进贡。
开化龙顶的传统工艺一度失传
建国后,开化茶叶科技人员
多次到齐溪镇大龙山龙顶潭周围的茶园里
进行挖掘整理
结合传统和现代工艺
研制适合开化茶叶品种的加工工艺
然后,就有了1959年的成果
回到教材:
当年日本青年茶叶代表团抵达杭州时
开化龙顶茶参与会评,得到赞赏
改革开放后开化龙顶重新生产
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自1985年以来被评为全国名茶
先后得到各项荣誉40多项
并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茶
开化龙顶茶现有生产茶园面积6600多公顷
产量近200 吨
产值近5个亿
度娘数据:
截至2010年
开化县茶园总面积11万亩
茶叶总产量12000吨
实现产值5.5亿元
《制茶学》第三版是2012年开始修订
2016年出版的
这个时候就会有种信教材的感觉
品质特点
执行浙江省地方标准《开化龙顶茶》(DB/T 225—2004)
该标准规定:
开化龙顶是以中、小叶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
以杀青→揉捻(做形)→干燥为基本工艺
在开化县行政区域范围内生产、加工的
具有“色绿、汤清、香高、味醇”品质特征的
(针)直条形绿茶
根据产业的发展
2010年
开化县质量技术协会
开化县茶叶局
开化县开化龙顶茶名茶协会等单位
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标准名为:
《开化龙顶茶生产技术规程》(DB/T 225—2010)
代替了DB/T225—2004
新标准中
开化龙顶茶产品扩大到三种:
除(针)直条形茶之外
把卷曲形和扁形
也纳入开化龙顶地方品牌之中
这一章节以开化龙顶主要产品为介绍对象:
(针)直条形茶
不涉及卷曲形茶与扁形茶
信息量好大,有木有
品质特征:
外形
芽叶紧直挺秀
色泽绿润带翠
内质
汤色清澈明亮
香气清高持久
滋味浓醇鲜爽
叶底全芽匀齐(特级、一级)
或嫩匀成朵(二级、三级)
鲜叶要求
鲜叶质量要求:
芽肥大,叶厚软
芽叶靠拢,大小匀齐;
不带鱼叶
不带老片
不带杂质
不采无芽叶
不采病虫叶
不采紫芽叶
一级
单芽
嫩绿油亮
粗壮饱满
匀齐完整
二级
一芽一叶
芽叶匀齐粗壮
新鲜
三级
一芽一叶为主
含少量一芽二叶初展(20%以下)
芽叶完整,匀净
四级
一芽一叶为主
一芽二叶较多(不得超过50%)
芽叶完整
手工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成品
1、摊放
鲜叶薄摊在室内通风、清洁、干燥的篾垫上
厚度不超过3厘米
摊放时间在4-12小时
不能超过20 小时
适当标准:
叶质发软,芽叶舒展
鲜叶散发出清香
含水量在70%左右
2、杀青
手工杀青采用口径60厘米光滑平锅
锅温200-220°C
投叶量200-250g
每锅4-5分钟
以抖为主
要求轻、快、净、散
锅温先高后低
适度标准:
待炒到叶色转暗
叶质柔软,略卷成条,折梗不断
青气消失,香气散发
失重约30%时即可起锅
出锅后立即簸扬和摊凉散热
3、揉捻
在篾匾内用双手滚动揉茶
每次2-3锅杀青叶
来轻去重,反复轻揉
以轻揉为主
中途抖散团块
需时1-2分钟
适度标准:
稍有茶汁溢岀
茶叶成条
揉捻叶达到紧、直、完整
解块后薄摊在匾上及时上烘
4、初烘
待烘笼顶部温度达90-110°C时
把揉捻叶均匀薄摊在竹制烘笼上
厚约1厘米
以优质木炭为原料
旺火烘焙
烘焙时要勤翻、轻翻、快烘
每烘1-2分钟翻动一次
2-3锅杀青叶作一笼
时间20-25分钟
适度标准:
初烘叶手捏成团
松手即散时
可出笼摊凉
切忌产生烟气或焦条
5、理条
投叶量视操作者手的大小而定
用翻炒、理条、整形、抖炒等手势交替进行
使茶叶炒紧成条
待锅壁出现少量白毫时
开始提毫提香
理条至含水量20%左右
起锅摊凉
6、烘干
烘笼烘干
烘笼顶部温度60-70°C
每笼投叶量为2-3锅理条叶1-2kg
4-5分钟翻动一次
笼温掌握先高后低
时间40分钟左右
适度标准:
手捻茶叶成粉末
折梗即断时(含水量6%以下)起笼
操作时严防茶末漏入火盆内冒烟
防止茶叶有烟气
烘干后的茶叶经摊凉再按标准要求包装
机械工艺流程与加工技术
工艺流程:
鲜叶摊青→杀青→揉捻→初烘→理条→烘干→提香→成品
1、摊青
摊青时间4-12小时
摊青厚度2-3厘米
雨水叶先用脱水机脱水后摊青
高温季节摊放时间应缩短
摊放地点应该通风干燥
以摊放在竹篾垫上为宜
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散热
轻翻、翻匀,减少机械损伤
摊放适度:
鲜叶变为柔软状态、清香显露
失水率在10%左右
2、杀青
选用直径50型滚筒杀青机
摊青叶投叶量80-100kg/小时
从入筒到出筒时间1-1.5分钟
或用试的汽热杀青机杀青
如杀青用6CZS-150型汽热杀龍
杀青温度为150-160°C
杀青时间30-60秒
雨水叶及春芽温度髙10°C左右
时间长一点
电机的转动速度控制得慢一点
投叶量60-80kg/小时
杀青时茶叶在输送带上铺放均匀
茶叶出杀青机后
使用鼓风机迅速将茶叶吹散降温
达到通风散热、保持杀青叶鲜绿的目的
杀青适度:
叶色转暗绿
青草气散发、清香显露
手捏稍粘手,放开能慢慢弹散
3、揉捻
茶叶充分回软后即进行揉捻
机械揉捻采用25型、30型揉捻机。
每次投叶量为揉桶九成满为宜
揉捻时间:
一级茶0.5分钟
二级茶0.5-1分钟
三级茶1-1.5分钟
四级茶1.5-2分钟
要求揉捻时茶汁不能外溢
揉捻机不加压
10转左右即岀桶
揉捻叶出桶后应迅速抖散
也有企业在加工中不进行揉捻
4、初烘
揉捻叶应立即上烘
时间稍长易红变
烘干机进风口温度100-120°C时上叶
均匀薄摊,以不见筛网为宜
时间5-6分钟
初烘叶稍有触手感时出叶、摊凉
5、理条
开化龙顶加工过程的重要环节
分3次进行
中间进行摊凉回潮
第一次理条:
选用6CLZ-8槽或11槽理条机
160-170°C投叶
每锅投叶量1-1.1kg
往返控制在190-100次/分钟
雨水叶和单芽温度略高
适度标准:
条索显直、色泽翠绿鲜活
抓捏茶叶有触手感、茶叶能散开
时间4分钟左右
出叶要快速
出锅后茶叶应迅速抖散
使之透气散热
第二次理条:
同样选用6CLZ-8槽或6CLZ-11槽理条机
温度120-140°C即投叶
投叶量每锅1.5kg左右
理条锅的往返控制在160-180次/分钟
适度标准:
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显毫
手捏有刺手感时即可出机
时间8-10分钟
茶叶出机后
应迅速抖散
做摊放回软处理
第三次理条:
再次用6CLZ-8或6CLZ-11理条机
理条机温度60-80°C
锅子的往返速度在160次/分钟左右
理条机投叶量1.5-2kg
适度标准:
条索紧结、略有眉毛弯
色泽翠绿有光泽时出理条机
时间控制在25-30分钟
摊放半小时左右进行下一工序
6、烘干
采用8型网带式烘干机烘干
进风口温度90 °C
摊放1-2厘米
时间12-15分钟
烘干时下烘
7、提香
采用提香机
将茶叶均匀摊于烘干盘上
最下面1-2层不放干茶
温度升至120-140 °C,
提香时间15〜20分钟
茶叶放入提香机后应当即将出气孔打开
10 分钟后关闭出气孔
当含水量降低到6%以下时出机
待冷却后进行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