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篇关于“绿茶会伤胃吗”的文章,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绿茶刺激胃”是一个常识。
然而常识,常常让我们忽略了它存在的合理性。
于是,怀着学习的目的,打开了这篇阅读量上万的文章——
一年四季都喝绿茶会伤胃吗?听听浙大茶学教授、博导怎么说
如上图,文章聚焦了两个常见说法,王岳飞教授、博导在咨询中对这两个说法分别做了回答。
然而,王岳飞教授所表达的一二观点,与笔者的认知有所不同。因此,难免无知者无畏,在此与王教授一起交流探讨。
划重点:
首先,上图划线部分的表达,难免让人联想到“甩锅”这个网络流行语。
再者,素以科学的严谨精神为己任的茶叶界“学院派”,讲出如此“江湖风格”(仅相对于科学的严谨而言,“江湖”一词本义非褒非贬)的话,也恰恰缺失了科学的精神。
文中以对话的形式展现,多口语化表达,后又经访问者转化为文字,也许离最初的表达已有所偏差。在讨论中我们不必斟酌每一句话在文法上的严谨性,因此这个表达不做继续讨论。
随后,王教授用较长的篇幅,“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产生“绿茶伤胃”这个现象的原因:咖啡碱。
延续前文风格,王教授的观点是:咖啡碱刺激了胃不好的人的胃,而不会伤健康的胃。
我们依然不讨论这种“江湖风格”表达的臧否。
在“现代科学”的层面上讨论,会更容易些。
很明显,王岳飞教授认为,在现代科学层面,“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有较大的关联性。
是
真
的
吗
?
【百科】
咖啡碱,亦称咖啡因,普遍存在于在茶叶、咖啡、可可等饮料中,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茶叶和咖啡含有相同的物质,咖啡碱。
科学家们一度关注了“咖啡刺激胃”的现象。
来自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在“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食管反流病)”的论文中,引用了《美国胃肠病杂志》一篇“咖啡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论文。
论文指出,
无论是酸性还是中性咖啡,无论是对于健康人还是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无论他们是空腹还是非空腹喝咖啡,都会造成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总结,咖啡也许会使得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从而造成胃酸反流或恶化胃灼热。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7002705?dopt=Abstract 论文链接)
是的,咖啡刺激胃。
那么,咖啡中什么物质在刺激胃?是咖啡因吗?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的一篇名为“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Lower-Esophageal-Sphincter Pressure in Response to Coffee and Caffeine(咖啡和咖啡因对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降低的影响)”,做了一个很有针对性的实验:
选取未患胃病的人员,比较:咖啡因、普通咖啡、去咖啡因的咖啡,这三者对于胃酸分泌和括约肌压力的剂量反映。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177987 论文链接)
实验中观察喝下一杯咖啡后的胃酸反应:
咖啡因组人体反应数值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相似,人体胃酸反应值更大。
其次,下食道括约肌压力的反应:
咖啡因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最小,普通咖啡和去咖啡因的咖啡,对括约肌压力变化影响明显。
总结:即使脱了咖啡因,咖啡依然刺激胃。咖啡刺激胃,与咖啡因关联性很小,咖啡本身还包含其它刺激因素。
综上所述,“咖啡碱”和“刺激胃”这两件事并没有很大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两篇文论均关注到了健康的胃在实验中的反应,健康的胃在胃酸分泌和下食道括约肌压力两方面都受到明显的影响,即被刺激到。
所以,王教授,您好像普及了一个假的“科学常识”。
不
要
停
到底是什么物质在刺激胃呢?
咖啡依然是茶叶的突破口。
以下是推理与猜想(因暂未查询到关联性强的文献资料)——
有一种物质,共同存在于咖啡、茶叶、红酒中,那就是单宁(单宁酸)。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们更熟悉:多酚类→→茶多酚。
咖啡内质成分图
(单宁酸含量是咖啡因的4倍)
茶叶内质成分图
(茶多酚的含量是咖啡碱的10-20倍)
葡萄酒内质成分图
(酚类/单宁含量较多)
此外,还有柿子、酸枣、山楂、白薯等水果。
关于单宁/单宁酸/鞣质/酚类/多酚类/茶多酚(是的,它们是同类)的生理活性,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单宁与胃粘膜蛋白发生作用产生沉淀,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反映出刺激胃的现象。(关于单宁的论文研究有很多,各大科普网站均可下载查阅)
绿茶中的多酚类以单宁前体(儿茶素)和低聚缩合单宁为主,它们是刺激胃的。过量饮用和不适宜季节饮用,是会伤害胃的。
更通俗的说法是,绿茶是具有寒性的。
随
之
而
来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说绿茶刺激胃,红茶就不会刺激胃了?
简而言之,这是单宁前体、低聚缩合单宁和高聚缩合单宁的差别。红茶中含有更多的高聚缩合单宁(茶红素),以大分子的形式与蛋白质结合较强而产生覆膜,保护胃壁免受胃酸分泌过多的伤害。(篇幅所限,不再继续展开)
以上仅是我对这个问题浅显的认知,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原谅。
随着科学的进步,期待茶叶胃肠生理反应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这个常识了解的更为清晰。能够更加科学的饮茶,享受喝茶的美好的同时,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文字原创,喜欢请转发!
图片来自网络或朋友圈。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还写过:
从茶性到茶叶养生
央视:洗茶可以洗掉茶叶上的农药残留吗?
一杯有机茶的距离:脆弱而珍贵
流水向东去,诗茶趁年华
一两春茶一两金?春茶为什么这么好?
文人壶的巅峰:曼生十八式铭文详解
年轻的茶科学
欲知更多,敬请关注:
【茶人茶话】
爱茶人的圈子
茶人们的话语平台
科学与趣味性兼备
帮您解决茶的问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茶人茶话”
欢迎投稿
mandzi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