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泡好的茶,在能力范围内,我们是有可能把它救回来的。
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没有泡好的茶,你再有能力,茶叶曾经受到的伤是抹不去的,技巧只能把它淡化一些而已。
这个道理在哪里都通用。
茶是怎样被泡坏的?
关于润茶的理论,行业里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比如我们常听人说:“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这句话非常流行,但是以我多年的实践,证实是一次行业里的群体耍流氓。
茶叶的冲泡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首先:茶叶内的有效水浸出物有多少,最终都要通过合适的路径浸出到水中,形成茶汤。只有茶叶和水充分接触之后,水浸出物才能浸出得充分。
以上这个原理如果你认可,那就接着往下看;如果不认可,请出门左转。
其次:大家都知道碎的茶叶比完整的茶叶更不好冲泡,就是因为碎茶叶内含物浸出快,稍有不慎茶汤就浓了。你看,茶叶的细胞破碎越厉害,内含物质浸出就越快。
这个原理如果认同,就继续往下看嚎,否则,出门右拐。
再来:温度越高,物质交换就越快。所以泡茶的水温越高,内含物质浸出就越快。
认同的请继续,不认同的请绕行。
还有:浸泡时间越长,内含物质浸出的总量就越多,茶汤就越浓。
认同的请继续,不认同的请绕开。
泡坏的茶是怎样被救回的?
曾经和茶友提过,没有泡好的茶是可以救回来的,当时也给大家演示了确实可以救回来。但是,有一个背景大家都忽略了。
如果你的水平不够高,或者说你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不可能救回来。
今天,为了写这个主题,我们再次做了关于润茶的试验。
找到了一款不知名的岩茶,试了一下发现品质平平,于是就想利用这样的茶叶做一个冲泡试验,看看结果如何。
用两种方式开始冲泡,同样的克重,同样的盖碗。
一个采用的市面上流行的岩茶冲泡方法:不润茶,直接高冲水,立即出汤。发现香气比较高,口感平和,然后续和之前表现一样,无饱满度,无韵味。然而,不难喝。
一个采用如茶工作室的冲泡方式:先对茶叶进行充分的浸润,然后开始冲泡。发现口感稍显苦涩,香气沉闷。适口性比较差。
多泡几泡之后,经过润茶的茶汤口感丰富度还是要胜过没有润茶的。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急性子,很有可能早早就放弃了,尝不到最后。
不过,相对来说,这两种泡法在这一款岩茶的冲泡中各有所长,对于普通茶友,不润茶的冲泡方式可能更能方便些,比较吸引人。
接着用了武夷山众多专家选出来的岩茶标准样做实验。同样是8g,程序和之前的完全相同。
一泡是经过充分浸润之后再进行冲泡,一泡还是采取高冲注水然后直接出汤。
自始至终,经过充分润茶的那一泡的饱满度和层次始终优于没有润茶的。而且一道工艺、品种都没有问题的好岩茶,浸润之后再进行冲泡,更能体现出这一款茶丰富的层次。
不死心的我们接着又取了七级散普做同样的试验。
结果和岩茶一样。
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这款茶叶本身的品质较差,采取充分浸润的方式,完全有可能把这款茶的缺点暴露出来。这可能就是很多商家并不敢对茶叶进行充分浸润的原因吧。
还有一点就是,在以上的几次试验中,我们并没有能力把没有润过茶的茶叶泡得和润过的茶叶一样好喝。即使我们再努力,茶汤的口感和经过充分浸润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之所以以前给大家演示别人泡坏了的茶,我们依旧能救回来,是因为当你掌握了正确的冲泡方法之后,你怎么冲泡也会比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人要泡得好。这就像同样是一台烂车,专业车手还是要比业余车手开得好。
然而,如果专业车手和自己比,情况就不一样了。
没有经过充分润茶的茶,其口味即使泡到最后,那种不充分和层次不够的毛病都不会消失。只是看你是不是能喝出来而已。
我所做的一切都和最好的味道相关
今晚也就是突发奇想。因为之前这个实验都有做过,好多年没有跟学员当面来做了。
我自审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推敲,需要练习的每一个动作都和泡出茶的最好味道相关。
味觉的审美,我所做的一切都和最好的味道相关。
以茶汤为作品的艺术创作,我们绝不会敷衍。
泡茶艺术——当你拥有了专业的训练之后开始用心泡茶了,你的茶汤就成了作品。
如果连茶都润不好,就不用跟我提泡茶了。
来源:一如茶香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