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的茶,该如何冲泡?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买回来的茶,该如何冲泡?



从前,村姑陈去茶叶店里买茶,有时候会遇上一个问题,那就是,买回来的茶,泡了喝,跟店里的,不是同一个味道。


每当这时候,总会从心底深处,生出深深的怀疑,是不是,这茶被掉包了?


是不是在店里试喝的是一款茶,带回家的又是另一款茶?


越想越有可能,立时便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提起茶,要去店里兴师问罪。


然而,去了店里,从袋里拿出一包来,现场冲泡,居然又不是在家里冲泡时那死样活气,如同嚼蜡的味道。


反而是汤清水滑,香气扑鼻的。


咦,难道是店里的人会魔法?连茶到了人家店里,也变得好喝了?


当然不是。


这茶,是有灵性的。


同一泡茶,在不同的人手里泡,泡出来是不同的味道。在不同的城市泡,泡出来也是有差异的味道。


可能有看官会问,不就是一泡茶么,为何会生出如此这么多不同来?


要知道,冲泡时,影响一泡茶汤的口感的因素,是很多的。


稍稍总结一下,有人、水、器皿、温度以及时间。




冲泡时影响茶味的元素——



人,是第一个影响茶汤冲泡出来的滋味的因素。


并且,是最重要的因素,故而,放在第一位来写它。


须知,不同的人,冲泡的手法是不一样的。


注水,坐杯,出汤,这些手法上,不同的人,都会有差异。


冲泡手法不同,便决定着,注水方式不同,坐杯时间不同。自然,就决定着茶汤的浓淡程度不同,味道也就不同。


比如,村姑陈,喜欢环壁注水,尤其是春寿眉,总要让烧沸的滚水,以盖碗中心为圆点,绕着盖碗边缘,一圈一圈绕进来,直注到中心点才罢。


而李麻花,这个懒人,则喜欢定点注水,老是把壶嘴,对准一个位置倒下去。


如果是岩茶,水容易漫上来,能瞬间同时浸没那些没有被定点的水柱浇湿的茶叶,它们便能与被浇湿的茶叶,同时释放出养份到茶汤里,这样,茶汤的口感便会均匀、饱满。


而如果是白毫银针,定点注水,便容易让一部分茶叶因为被水柱浇湿而释放内质,一部分则被底下涌上来的水面给抬高,成为银针茶山顶部的那一部分,在第一冲里不会释放物质,或者只释放小部分物质,直接影响了第一冲的口感。


当初,村姑陈下了大力气,才改变了李麻花这种注水方式。免得因为注水,而影响了茶汤的口感。


除了注水方式之外,坐杯时间,出汤时速度的快慢,都会影响到一泡茶汤的浓与淡,厚与薄,苦与涩,从而影响到品茶的人,对这泡茶的观感。




冲泡时影响茶味的元素——



古代水经记得很清楚,水为茶之母。


水的品质,水的口感,对一泡茶的口感,也有决定性的作用。


村姑陈最近挑选了一泡好岩茶,叫玉麒麟,是武夷山土生土长的古茗茶之一。时人识过其真面目者,万里挑一。


第一冲的时候,奶油香气十足,花香蕴在奶香里,喝起来感觉简直不要太好。


第二冲,汤清水滑,花香绕梁,各种香型变化,迷离动人。


遂兴匆匆地拿出笔记本,记笔记,分享给列位看官。


然而,有一天,去了上海。


拿了在上海买的矿泉水,泡这泡玉麒麟给朋友喝。


没想到,泡出来,却大失所望。


香气弱了,前一两冲里明显的奶油香没有了。花香也变得很淡,张扬的风格没有了,成为像梅占那种幽幽的花香。


汤水也比较平庸,总体来说,有点乏善可陈的样子。


呀,怎么会差别这么大?!


细细寻思了半天,村姑陈摸着上海买的雀巢冰露的矿泉水桶,再遥想着福州那桶本地水井里打的泉水,找到了答案。


同一泡茶,同一个人,同一个盖碗,这些变量都没变。


唯一变化的,是水。


SO,不同的水,泡出来的茶,也会有云泥之别。


在茶叶店里买茶,人家用的是一种水,在自己家里泡茶,用的又是一种水,当然有可能两种水是同一种水,但大多数时候,两种水,是不一样的水。


那就极容易造成,在店里买茶时喝到的味道,和自己回来后泡的味道,大相径庭的情况。


如果不想发生这种差异,那就在店里喝时,带上自己的水,请店家用你的水来泡,这样,就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茶汤滋味的偏差性,较小。


也能保证你买到的茶,是你自己喜欢的口味。




冲泡时影响茶味的元素——器皿



泡茶的工具,对茶汤滋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选择泡茶的工具,首先,容量要标准。


村姑陈的建议是,110-120毫升的盖碗,投白茶5克,岩茶8克。


这个茶与水的比例,是相对而言最完美的比例,也是相对而言让大多数人更加适应的比例。


有的人口味重,喜欢喝浓一点的茶。就自己擅自增加茶叶的投茶量,110毫升的盖碗,能投进10克岩茶。


这样泡出来的岩茶汤,就过浓,容易产生苦味和涩味,从而影响喝茶者对这款茶的印象——哇,这茶好浓,好苦,初学者一般就不打算再喝了。


如果购买的盖碗偏大,达到160毫升,或者250毫升,那么建议投茶量也要等比例上调。


否则,便容易让茶汤泡得很稀,很薄,很淡。也会影响大家对这泡茶的印象,觉得寡淡,没味道,不好喝,从而弃茶。


另外,泡茶器皿的选择,也很重要。


壶类,一般只建议用于装逼,用于场景和气氛的烘托与煊染,并不适合用于品鉴一款茶汤真正的香气和滋味。


买了新茶回家,想试试它纯正的香气和滋味,那必定不能选择壶类,尤其是紫砂壶——它的巨大毛孔在受热后会吸走大量的香气和滋味,还给你的,是一泡经过它修饰过的,化了妆的茶汤。


SO,如果想要喝到跟茶馆里差别不大的茶汤,建议,买一只和它店里差不多的盖碗,或者,带上自己的盖碗去店里试茶。


这样,便能极大程度上,保证茶汤口感的不二性。




冲泡时影响茶味的元素——水温



水的温度,也是决定茶汤口感的一种因素。


道理很简单。


比如煮汤,一锅烧开的汤,和一锅没有烧开的汤,是不是味道不一样?


这就是水温对食物的养分释放的影响作用。


泡茶也是一样的,一定要沸水。不沸腾的水,温度低,对茶叶的促进作用有限,不能让茶叶中的物质,全部释放出来。


这就直接影响了茶汤的淳和度,稠滑度,以及香气。


而沸水,方可以给予茶叶最大的压力,令其释放出所有的物质,让汤水呈现出最好的一面——又淳,又稠,又滑,又鲜爽,还香气扑鼻,香得有层次。


有些朋友,原来是喝绿茶的,不知道听了谁的理论,认为沸水会烫伤芽头,故而泡白毫银针的时候,只用85-90度的温水。


然而,这种水温,只够给白毫银针洗个澡,却不够给到它最大的压力,让它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


这样的水温泡出来的白毫银针,毫香弱、花香淡、汤水薄——这么低的水温,还来不及让白毫银外针穿的那件白毫外衣完全打湿,如何能让汤感淳和稠滑呢?


所以,水温,是让茶叶尽情释放最多能量的最大助力,千万,不要因为茶叶娇嫩,而怜惜它,给它洗个温水澡。


这样,只会令你,品尝到一款,没有风格的,中庸的茶汤。




冲泡时影响茶味的元素——时间



喝茶的时间,其实也会决定着一泡茶的口感好坏。


这个在之前的文章里,并没有郑重地写过。


初时,只是几位朋友零散的观点——大家通过自己的体会和观察,认识到,下午喝茶更好喝。


具体的理由是:早晨,具体地说,是中午饭之前,喝茶是没什么味道的,再好喝的茶,都不太好喝。而到了中午饭之后,再喝茶,味觉好像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一下子所有感官都敏锐起来了,喝什么茶,都感觉好喝了。


我们曾经问过李麻花那个学中医的老爹,这种感觉,有什么中医学上的理论依据吗?


李老爹笑眯眯地说,可能是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吧。


然后半吊子中医李麻花就去查了各种典籍,也没有查到什么理论可以佐证。


但是,我们就是感觉,早晨味觉系统还在沉睡,到了下午,味觉才全面打开,像开了挂一样,什么味道都能喝得出来,什么香气都能分出层次。


虽然,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是,它是真的存在的。


不信,你试试。


早晨喝一泡白毫银针,中午饭后,再喝一泡。对比两次的汤感和香气,便知道,村姑陈所言非虚。


下午喝的茶,一定比早晨喝起来,感觉要好得多得多。


而我们去店里买茶,通常是下午去,或者晚上去,这两个时间段,味觉系统都打开了,喝什么茶都感觉好喝。


当茶叶拿回来后,切忌早晨试茶,试不准的。一定要到下午再喝,这样,才更准确。




决定一泡茶滋味的因素,还有好多,比如喝茶时的心境,以及喝茶时的伙伴,等等。


村姑陈就遇到过,一个茶友,说,我觉得这茶好喝,但我朋友觉得不好喝,她比我有经验,她说不好,肯定不好。


村姑陈只能为这样坚持捍卫友谊的茶友,喝一声彩!


其实,一泡茶好不好喝,抛掉上述外在因素,主要还是看自己。


自己喜欢,便是好茶。


心安处,便是身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