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章:泡茶要像搞科学一样精准吗?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蔡荣章:泡茶要像搞科学一样精准吗?

我们认为茶汤是有一定标准的,而且这个标准就是这款茶的“客观质量”,这个标准是100位懂茶之人,有80位以上认为最好喝的茶汤,这个标准是位于茶汤的某一区块,不是在于某一定点。

如果进一步谈到茶汤的欣赏,把它当作是一件作品看待,那它还是要先泡成上述所说的标准浓度,在这样的标准浓度之下,“喜欢”与“欣赏”的角度再因个人对于香味审美与艺术见解的不同产生差异。

当进入到欣赏的领域之后,会不会有人忽认为这款茶要这样表现才好,忽又认为要那样表现才好呢?

不应该的,不论是泡茶者还是品茗者,如果他们的欣赏价值没有一定的标准,一会儿说这样的表现好,一会儿又说那样的表现好,即表示对该茶的质量特性不够清楚,从泡茶者的立场而言,就是尚无法透过“泡茶”有效地掌握该茶的质量特性。

将“机遇性”的表现视为该茶的质量特性是不对的,就如同一幅画,要表现怎样的意境是要有重复创作能力的。

要有能力透过泡茶手段稳定地表现一款茶的质量特性,就要谈到泡茶“精准”的问题,也就是要有准确表达的能力。

首先不要有“茶汤不一定要泡到什么程度”的观念,甚至于认为“泡茶之所以是门艺术,就是因为它的不稳定性”也是错的。

艺术作品,或说是艺术创作,不只是要有多次重复呈现的能力,而且是要求“极致之美”,极致之美就要精准,不是马马虎虎,因为某个美的感觉、某个意境的表现,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泡茶也是,茶叶多放了一片、时间误差了三秒,所要的那种美感就不见了。

在课堂上有一个圆形图表是经常拿来讲解的,称为“茶叶冲泡与茶汤内涵图”,图表的圆心称为“茶汤”,围绕着茶汤的是第一圈,分成三个部分讲解茶汤的色香味。

围绕着第一圈的是第二圈,称为“泡茶五要素”,泡茶五要素外面的是“影响茶叶浸泡时间的内外在因素”,这是本文所讲“泡茶精准”的所在。

内在因素包括了“水可溶物溶出速度”与“水可溶物多寡”,外在因素则是茶量、水温、水质、冲泡器材质、倒干程度、每泡间隔时间、前一泡的浓度等等。

内在因素的“水可溶物多寡”几乎就是这款茶叶的质量,“水可溶物溶出速度” 则是泡茶之前审视茶叶外观的重点,看得仔细、理解得深入,就容易把茶汤掌握得精准,这些项目包括了:茶叶完整度、枝叶连理情形、叶型大小、芽型或叶型、茶青成熟度、外形紧结度、条索紧结度、发酵程度、萎凋程度、揉捻程度、焙火程度、陈放年份、入仓情形、虫咬情形等14项,都是茶叶制造、茶叶识别等课程所述说的重点。

累积了这些“知茶”能力后,剩下的就是泡茶者要怎样泡出茶汤的个性了,而且有能力掌握内外在因素之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重复”同样风格的茶汤作品。

来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