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顶山黄芽:千年皇茶,黄韵蜜香!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蒙顶山黄芽:千年皇茶,黄韵蜜香!

 “蒙顶山黄芽”是蒙顶山茶最具特色的茶品,属黄茶类,是中国黄茶的杰出代表,产自于“中国十大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地理标志保护区,具有“千年皇茶黄韵蜜香”的品质特点和文化内涵。

  千年贡茶底蕴深厚

  唐《国史补》中记有“茶之名品,蒙山之露芽”。文彦博、苏轼、文同曾作诗赞誉。唐代的蒙顶石花贡茶,加工成片(饼)、小方,即龙团凤饼。唐宋时期,高档的蒙顶山茶多加工成团饼形状,毛文锡《茶谱》有“其茶如蒙顶制饼茶法”,北宋《石林燕语》有“自定遂为岁贡蒙顶团茶……适与福州茶饼相类”。黄芽最早见于毛文锡《茶谱》“临邛数邑,茶有火前、火后、嫩叶、黄芽号”,是借用道家烧丹以铅华为黄芽,铅外表黑,内怀金华。传统工艺的黄芽外褐黑色,内金黄色,取内藏金华,茶之精之义也。蒙顶黄芽名称正式形成是从明代开始的,《群芳谱》“雅州蒙山有露芽、谷芽,皆云火者,言采造禁火之前也。”明代的炒青散芽茶露芽、谷芽,其前身是唐代的饼茶、不压膏露芽。《本草纲目》集解中:“有雅州之蒙顶石花,露鋑芽、谷芽为第一。”露芽、谷芽即为后来的黄芽,在明、清及近代成为最具代表性茶品、贡品。改革开放以来,蒙顶山黄芽多次获国际国内金奖,2007年,入选迎奥运五环茶战略合作高层研讨会代表黄色环。2017年,蒙顶黄芽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茶萃厅。

  生产加工技艺独特

  蒙顶山黄芽是名山区所独有的产品,因季节性强、选料精细、工艺复杂,耗时费工,产量极少,为世独珍。它在总结古代制作过程中,杀青后利用余热、水湿“闷黄”使儿茶素及其它成份发生轻度氧化、缩合或水解而引起黄变,并促进黄茶香气的形成。

  原料选用清明前采摘的肥壮、实心单芽,色黄绿,茶树品种以四川中小叶种、蒙山九号为佳。蒙顶山黄芽传统全手工制作工艺为:鲜叶摊晾→杀青→初包→二炒→复包→三炒→摊放闷黄→整形提毫→烘焙干燥→包装。从鲜叶摊晾到干燥包装一般用时达72小时。

  黄韵蜜香品质独特

  黄茶类一般要求初制过程必须有“闷黄”工序,属微发酵茶。因此,没有经过“闷黄”“包黄”“堆闷”的茶,即便色黄也不能算是黄茶。黄茶呈现的黄色是表观特征,香味甜醇才是内质本色。传统蒙顶山黄芽具有茶褐黄、汤亮黄、底嫩黄的“三黄”特点。成茶色泽黄亮,色黄带褐,油润有金毫,微扁而直,重实匀齐,一斤干茶有4~5万个芽头。开汤后,茶汤呈褐黄或浅黄色,清醇带花香,滋味醇和、甘甜浓郁、无苦涩感;叶底嫩芽肥硕,鲜嫩黄色,嫩芽初泡直立,鲜活似嫩笋。最高等级的蒙顶山黄芽具有醇浓馥郁、蜜甜花香、韵味悠长的独特品质风格,是茶类中极品。

  内含物丰富且养身保健

  蒙顶山黄芽性温和,除一般茶叶的作用外,经过轻发酵后产生大量消化酶,减少了与胃酸的反应、对肠胃的刺激,有利于养胃。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等有利于减肥降脂。据四川农业大学、国家茶叶质量检验中心检测,蒙顶黄芽的内含成份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香气成份均高于对照组其它产区黄茶及本产区对照组绿茶。其中:儿茶素、可溶性糖、茶黄素等明显较高,香气组成部分至少69种以上。

  技术扎实基础上开发系列产品

  目前,名山区有黄芽加工企业11家,加工作坊及手工制茶师10余人,年生产加工黄茶约20吨,产值3000万元以上。名山企业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茶科所等成立蒙顶山黄茶研究所,聘请相关专家进行研究指导,主要企业每年生产量逐渐增加。2010年后,企业和手工作坊进行蒙顶山黄小茶、黄大茶的系列开发,也有利用机械加工的再加工黄芽,在保持风味的基础上在外形和色泽上有所提升,产量逐年提高。

  钟国林,男,四川省名山县人,汉族,生于1966年,大专学历,国家一级评茶师,名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农村经济、茶叶管理工作。2007年担任茶业发展局办公室主任、08年任县茶业协会副秘书长主任至今。执笔起草名山县茶叶产业“十五”、“十一五”发展规划、《“蒙顶山茶”证明商标使用管理手册》、《蒙顶山茶文化简明知识读本》等,从2004年起每年参加筹办名山县举办的主要茶事活动、参与名山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建设、蒙顶山建设等工作。撰写《四川饮茶方式与器具发展变化》《蒙山仙茶考》《世界植茶始祖——吴理真实至名归》《建设以茶文化为核心的西部文化大县》《蒙顶茶唐代入贡并奉为天下第一的四个关键人物》《整体推进基地建设强力推动茶业发展》等30篇文章发表在《四川茶叶》《中国茶叶》、《四川省情》《茶世界》等杂志。主要参与撰写《名山茶业志》《名山茶经》《蒙顶山茶文化史料》《蒙顶山茶文化知识读本》等。被评为四川省茶文化十大传承人、2017年度四川省十大茶人等。

  专题研究蒙顶山茶文化、中国茶具,爱好古代茶具收藏,现有存汉、晋、唐、宋、元、明、清、民国茶具10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