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和解读黄茶 | 云南竹筒茶应该属于黄茶类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徐亚和解读黄茶 | 云南竹筒茶应该属于黄茶类


黄茶是六大茶类中的不发酵茶,它以“黄汤黄叶,滋味甜醇”著称于世。


黄茶有三种,一种称为“黄芽茶”。是以一个单芽为原料,加工出来的芽茶类的黄茶。比如大家熟悉的大名鼎鼎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这一类芽茶类的黄茶统称为黄芽茶。


第二种叫作“黄小茶”。黄小茶就是每年的清明前后,使用一芽一叶为原料加工出来的黄茶。如沩山毛尖、鹿城毛尖、平阳黄汤、岳阳黄茶这一芽一叶加工出来的黄茶通称为黄小茶。


第三种叫“黄大茶”。黄大茶的“大”是相对于黄小茶的“小”而言的,换句话说,黄大茶的用料比黄小茶等级低,它一般是以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为原料进行的加工,像安徽的金寨黄茶、湖北的英山黄茶、广东的大叶青黄茶和台湾黄茶,这些都是属于黄大茶。



黄茶的加工有五道工序,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其中的鲜叶、杀青、揉捻、干燥,属于绿茶工序,换句话说,黄茶就是在绿茶的基础上,进行了“闷黄”形成的,只要绿茶增加一道闷黄的工序,它就变成了黄茶。


朋友们认识黄茶,了解黄茶,只要突破了对“闷黄”工序的了解,你就找到了打开黄茶秘密的那把钥匙——


闷黄有两种加工形式:一种是湿坯闷黄,一种是干坯闷黄。


“湿坯闷黄”是将杀青以后的杀青叶,或揉捻以后的揉捻叶堆积起来,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长时间的堆渥,使之变黄,这叫“湿坯闷黄”。


“干坯闷黄”,是使干燥程度达到七八成干的茶坯,堆渥起来,时间在四十多个小时,甚至达到七十多个小时的长时间的堆闷,形成的闷黄,我们叫干坯闷黄。



“闷黄”有三个作用:


第一个作用就是使叶绿素大量的降解丢失。朋友们知道,叶绿素有a、b两种,叶绿素a是蓝绿色的,叶绿素b是杏黄色的。通过堆渥,叶绿素大量丢失以后,使原来绿色的茶坯变成了黄色的茶条,黄色的茶条必然出现黄色的茶汤,这就是黄茶“黄汤黄叶”形成的原因,是叶绿素丢失的结果。


第二个作用,是通过堆渥,使茶坯里面的淀粉,降解为单糖,增加黄茶的糖分含量。


第三个作用是通过堆渥以后,使它里面的蛋白质降解,形成氨基酸,增加了黄茶的鲜爽度。



在中国茶类当中,除了刚オ说到的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外,我要尤其提醒朋友们注意的是云南的竹筒茶。


云南竹筒茶的加工也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就是将揉捻叶塞进竹筒里,还有一种是将晒青毛茶晒到七、八成干甚至九成干的毛茶,塞到竹筒里形成的竹筒茶。这两种加工方法它都符合黄茶的“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的原理,因此,云南竹筒茶应该属于黄茶类。


再一个就是云南晒青毛茶的加工中,尤其是雨季的晒青毛茶的加工,由于日照不足,有的晒青茶,两三天都没晒干,甚至三四天都没晒干,它就会出现叶绿素的大量的丢失,自觉不自觉地就把晒青茶应该有的杏黄的茶底变成了黄汤、黄叶,从而做成了“黄茶”。



因此,朋友们要特别注意,如果在雨季加工晒青毛茶,一定要采取措施,避免叶绿素的大量流失。不能将晒青毛茶做成了黄茶,如果做成了黄茶,这样的晒青茶就是不合格的晒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