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到底要不要洗,谁说了算?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到底要不要洗,谁说了算?

洗茶这件事我本来觉得在高阶的岩茶粉丝中算是常识性的问题了,也就一直没有啰嗦



前几天有个朋友和我分享了小罐茶的杜老师在混沌大学里的演讲,杜老师说到一个细节他说他参观的所有传统茶叶厂家,看到茶叶生产过程都是堆在地上的,所以他以前喝茶第一泡都要洗一洗,都是不喝的。


Y老师茶厂去的少,也就见过岩茶和白茶的,正好这也是小罐茶也有的两大类产品,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茶到底要不要洗这件事。


茶叶的生产过程“脏”吗?


聊之前先明确一个时期,洗茶和农残是绝对没有关系的,农残的问题当这泡茶带着农残到了你的茶桌上的就已经无法解决了,带有农残的茶不是脏不脏的问题而是违法的事了。


而在茶叶生产的过程中茶叶真的是堆在地上的吗?



岩茶从鲜叶下山到毛茶初制完成应该就是鲜叶萎凋和机器炒茶的时候有机会接触到地面,但是通常厂家都会那个塑料布垫着,不仅是为了干净,操作起来也方便,虽然可能在有洁癖的人看来这个塑料布可能未必比水泥地干净多少。



而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岩茶很难接触到地面的,虽然,手工制茶完了之后的手看上去是这样的,但是这些看上去黑不溜秋的东西主要是茶叶中含的单宁物质氧化造成的。



而后续精制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会利用各种设备去掉混在毛茶里的杂质,而传统的作坊生产也会通过人工捡剔和七筛八簸这样的传统工序去除杂质。


不仅是因为这些杂质不卫生,更是因为如果这些杂质和尘埃进入焙火环节后容易产生异味。



而白茶的生产工艺看上去则更加的佛系,不论是日光萎凋还是室内萎凋的,银针和高级白牡丹绝对是足不沾地的,从茶青到成品看上去都一样的仙气飘飘。更不不用担心脏的问题。




既然不脏,那到底还要不要洗


洗茶这件事其实,古已有之,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朝著名的茶痴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茶摘自山麓,山多浮沙,随雨辄下,即着于叶中。


烹时不洗去沙土,最能败茶。



他的意思是嫌弃茶中沙土影响茶的味道。而现代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对于洗茶的定义是即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


所以要不要洗茶,或者第一泡茶到底要不要喝,归结到底还是好不好喝的问题。


对于白毫银针或者高等级的白牡丹之类的茶,第一泡茶不仅要好喝而且特别好喝,因为绝大部分茶毫里包含营养物质都在第一道茶汤里,顶级白茶的香气表现通常在第一泡就达到巅峰,而后续是相对平稳的输出。



而岩茶则是另一个极端。


有的人坚持第一道茶汤不喝,而另一些人或者有些人对于比较贵的第一道茶汤,不仅舍不得倒,而且美其名曰:琼脂玉露、还魂汤等等,喝起来的花样也很多,有放边上最后凉着喝的,有参到尾水里当味精的。


说起岩茶头汤这事,不同的区域竟还有不同的区域语法文化。



如今Y老师全家都是岩茶发烧友,春节回老家都会被各种亲戚叫去PK,大年初一我大姨夫就拿出一泡悟源涧肉桂,今年比去年进步的地方是他们家多买了一个公道杯,在众人嗑瓜子的时候低调留下了头汤。


当喝完第七水后,他非常有仪式感的端出了第一水,并让现场所有的吃瓜亲戚肃静,并拿出腾格尔的声线说,“来,现在让我们一起不忘初心!”



于是,“不忘初心”就成了我们家整个春节喝头汤的仪式。后来多窜了几家亲戚门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这18线城市的全体居民,都称头汤为“不忘初心”……


这跟我们在武夷山采访茶农和茶叶厂家的时候不管多贵的茶,关于第一泡茶最多的形容词不过就是第一水可以喝,或者喝喝看相比,真是隆重多了。



在我看来,岩茶的第一泡茶是铺垫、是唤醒、是对口腔即将到来的美好感觉的预热。


在斗茶塞的评比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都是在第一泡茶汤中找工艺缺陷,在第二第三道茶汤中发现优点,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第一泡茶在好喝这件事上的表现是一般的。


尤其在日常品饮中,第一道洗茶通常是非常快速的过一下,这样洗的茶,在我看来确实也没啥好喝的。另外如果在干茶阶段,你就发现这泡茶有一些缺点的话,比如火过高或者有陈味或者返青的话,你都可以适当延长洗茶的时间。



这样的第一泡茶当然还是不喝为好洛。


当然你要是问我什么茶一定不用洗,答案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