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时海,中国台湾,代表作品《普洱茶》。
阮殿蓉女士和邓时海先生从相识到现在时隔18年。
因为邓时海先生所著作的一本《普洱茶》之书,而改变了她对普洱茶的认知和看法,也影响了她18年。
有人说“一段经历和一句话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而邓时海先生就像一位人生当中的导师,影响改变了阮殿蓉女士的方向。
现如今,普洱茶家喻户晓。然而在90年代以前,有着这么一个故事,在那时人们对普洱茶并不看好,大家都不认为普洱茶是多好的东西。就连那时候连做普洱茶的人自己,都不这么认为。
1998年11月,阮殿蓉女士被西双版纳州任命为云南最大的茶业企业之一的勐海茶厂厂长。(勐海茶厂创办于1940年,如今以勐海茶厂为根基的大益集团不但是普洱茶界的第一品牌,更是茶类的第一品牌了),那年头普洱茶在内地默默无闻,而最早勐海茶厂以生产滇红和滇绿为主,那时勐海茶厂的生产规模为7500吨,实际产量为3000吨左右,当时的普洱茶产量只有600-800吨,只占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而产品的存货中有大量过期的、质量不合格的红茶、绿茶。
当时勐海茶厂亏损已经非常严重,西双版纳州委把她一个学法律的年轻人安排进去当厂长,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她去把茶厂按照正常合法的流程倒闭处理。
可是阮殿蓉不服气,她说“既然政府要关,总要有个关的理由。”于是阮殿蓉女士带领三个人利用12天时间跑遍了勐海茶厂的东北、西北、华南市场,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怪现象,红茶及绿茶每天生产1公斤要亏损1-2元,但却生产得多,而普洱茶略有盈利,供不应求却生产得少,而且意外地看到台湾出版的一本邓时海写的《普洱茶》,惊讶的是在众多的普洱茶珍品中,勐海茶厂的产品是最多的,她眼睛一亮,发现了勐海茶厂的核心竞争力。
考察回来之后,她停掉了滞销的红茶、绿茶,并将红茶、绿茶车间改造成为普洱茶车间,最终保留了尚能盈利的普洱茶。结构一调整,茶厂就有了维持下去的希望。大家也不用想着倒闭,反而一门心思要把茶厂做起来,处处着力宣传推广普洱茶。
邓时海教授应邀到勐海厂讲课时向阮殿蓉女士赠送《普洱茶》一书
1999年3月份,阮殿蓉女士邀请邓时海先生到勐海茶厂讲课。邓时海先生后来在普洱茶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谈普洱茶历史不可不提的人。阮殿蓉将其请到勐海茶厂,为员工们做一个讲座,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现在普洱茶在外头,还是很受重视的。
据说员工们都听傻了,出来纷纷表示,我们小厂长疯掉了,从台湾请了个骗子回来给大家讲课,他居然说我们是茶界的第一品牌。他居然说普洱茶是最好的茶,没有任何茶比得上。
然而,2000年开始,勐海茶厂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在2001年实现了最好的业绩。
2017年8月14日,就在今天,阮殿蓉女士邀请了邓时海先生,一起到六大茶山公司喝茶。分别品尝了邓时海先生带来的陈期50年代的后期红印圆茶和陈期70年的宋聘圆茶。
50年代后期红印圆茶:
70年的宋聘圆茶:
阮殿蓉女士和邓时海先生一起观看六大茶山公司宣传片,感受公司文化底蕴。
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回味和纪念而普洱茶正是一种不解的情缘。正如阮殿蓉女士说的一句话:“普洱茶是一种有生命的茶品,后发酵的过程是普洱茶随着时间成长的过程,普洱茶因为它越陈越香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同时它的可塑性、可承载性决定了它的特质和个性。正如品读诗词、利索、人生和记忆芬芳一样,在普洱茶中能品味出人类至亲至醇的情感。”
不知道这一次他们会一起发现普洱茶什么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