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新河村,处在光山、松山、达仁三个前几年建设的茶叶万亩亿元示范村中间,与古树茶名村联席相邻,但经常被人忘记,用我们地方话说是‘夹扁柴’,存在感较低。像我们的这棵茶王树,同样很少被人说起。”走在新河村民小组一个古茶树群落里,温泉镇新河村党总支书记李登武感慨道。
李登武所说的“茶王”,生长在新河村新河村民小组的一个小岭岗上。时至暮春,几个地埂上分布的百余株古茶树,有的已经采摘,有的仍是满树嫩芽。其中最大的一株,在群落里显得鹤立鸡群,根部分枝出的几根主干苍劲有力,鲜嫩的芽叶雨伞般的枝梢上迎风起舞。
“这是我们村最大的一棵栽培型古茶树,这几年一直被老板订购,每年的鲜叶产量都在60公斤左右,在我了解的栽培型古茶树里,已经属于比较大的。”李登武介绍,新河村拥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全村有根部直径15公分以上的古茶树6500株。同时,高优生态茶园建设成效明显,全村有茶园8674亩,茶叶是全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岔河村民小组的古茶树群落也到了采摘关键期,一埂埂栽培型古茶树和行间新植的小茶树都发满了新芽,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绿色茶空间。李登武说:“这片古茶园占地面积200亩左右,古茶树是过去的园埂茶,近些年又在台地里种上了小茶苗,古茶树的总数有400多株。我们新河村的古茶树特别是栽培型古茶树,大多都是这样群落性分布,群落较大的有新河、张家寨、挂山坡、小羊圈、小新寨、大烂坝、三岔河7个。”
“我们的茶厂,随时被人误认为是联席村的或松山村的。其实我们寨子是这两个村公路的必经之地,本身就有很多的古茶树和生态茶。”对于李登武所说的“夹扁柴”问题,把茶厂建在松山村至联席村公路边的小羊圈村民小组村民字忠德、刘成芬夫妇深有同感。他们夫妇于2007年开始建茶厂,主要收购加工当地的古树茶和生态茶,每年干茶产量10多吨。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一天被误认为是其他村的人有些别扭。后来,来来往往的茶商多了,大家进来坐坐后就认识了我们新河,知道了我们新河同样有很好的古树茶和生态茶,在两个村之间反而变成了一种优势。”字忠德一边泡茶一边说,“这几年我们的茶得到了茶商的认可,新河村的知名度也得到提高,我们和茶农的收入也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会与茶农一起努力,更加用心地管茶做茶,更加注重生态、安全,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努力让新河茶获得更多人的认可,靠茶这片叶子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茶叶事关我们新河人的吃穿住行。”李登武介绍,一直以来,新河村坚持一手抓古茶树保护与开发,一手抓生态茶园管理,茶叶对群众增收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今年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实现茶叶产值779.7万元,339户农户户均2.3万元。
对于未来,李登武信心十足:“今后,我们将把‘夹扁柴’的尴尬变成优势,继续加强对古茶树的保护,不断提升古树茶产品的开发水平,切实加大高优生态茶园管理力度,利用好地理优势加大宣传,以好生态养村,以古树茶名村,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新河特色的茶产业发展路子。”
来源:昌宁发布 吴再忠 穆尚勇,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