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易武茶区,在许多普洱茶爱好者的眼中,颇有“天花板”的意味,有人甚至会说“易武是喝茶人的最后归宿”。

“六大茶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说法,现在茶界比较认可的大致是易武、倚邦、莽枝、攸乐、蛮砖、革登。易武之所以排在了第一,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时,无论是茶山范围还是茶产量方面易武茶山均处第一。”

如今的易武与百年前的易武,究竟有哪些不同?或许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有所收获。

玩家的天堂

历史上的古六大茶山,曾“入山做茶者数十万”,盛极一时。清中后期,随着大量汉人,特别是石屏人进入到易武,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从倚邦逐渐转移到易武。

清末民初,是易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高光时刻。这一时期,以石屏人为主的许多外地汉人,从进山采茶、收茶、做茶,到开始在易武开设茶庄商号,易武迎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在易武,茶庄商号多达30多个,比较有名的有宋聘号、车顺号、同庆号、同兴号等。那时的易武,可以说商贾云集,马帮塞途。一些大的茶号还在泰国、越南等国外设立分公司,将云南的普洱茶覆盖了整个东南亚市场。

易武的茶商们为了打响品牌,扩大经营,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给我们留下了宋聘号、同庆号、同兴号等弥足珍稀的号级茶。这是老茶的巅峰,味蕾的绝唱,让普洱茶是“可以喝的古董”成为每个茶人心中不懈追寻的信念。

然而到1994年8月,当陈怀远等人走进易武时,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西南边陲偏远而落后的小镇,虽然家家户户仍在采茶,但早已没有茶庄茶号林立的繁盛景象。

陈怀远是与吕礼臻、曾至贤等到昆明参加完中国第三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后,与“台湾中华茶艺联合促进会”一行20余人一起来到易武的。与一些文章说这次台湾茶人到易武的“朝圣之旅”是计划行程有所不同的是,作为当事人的陈怀远坦言到易武是临时起意。

陈怀远回忆说,那时的易武无论是交通还是食宿都非常不方便。易武老街上,同庆号的旧址已经翻修,宋聘号已经在20世纪70年代被烧毁后改建成易武小学,迎春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同昌号等旧址,也因无人管理而荒芜。古六大茶山的茶产业已经完全衰落,成为了纯粹的原料基地。

形成于清代的易武传统制茶工艺里,隐藏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密码。但抗日战争爆发后,易武开始走向衰落。1950年后,勐海茶业得到蓬勃发展,古六大茶山则成为了勐海茶厂的原料基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茶叶由外贸公司、供销社统购统销,不允许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古六大茶山数百年来以茶为生,田地较少,粮食不够。为此,当地政府强调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茶叶生产,使得大量毁林种粮,甚至毁茶种粮的现象发生,茶叶生产被放到次要地位,发展十分缓慢。易武的传统制茶工艺也被淹没在历史深处。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越来越多的茶人追寻着号级茶的脚步来到易武,寻找藏匿在深山里的味蕾绝唱,普洱茶文化之源,几近消逝的易武传统制茶工艺被逐渐挖掘出来。在众多茶人的努力下,不仅复原了普洱茶的传统工艺,也缔造了96真淳雅号、98顺时兴易武春尖、99易昌、99绿大树等传奇茶品,让易武茶再次回到巅峰。在过去100多年的历史时光中,易武茶一直起着标杆的作用,是普洱茶活着的标杆,越陈越香的样本。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易武的茶产业要比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还要鼎盛。有着优异生态环境和地理气候的易武,微小产区的风味价值不断被重新发现,山头也越来越被细分。除落水洞、麻黑至刮风寨一线的易武正山外,近年来风头较劲的薄荷塘、多依树、百花潭、香椿林、天门山等微小产区,都深藏着易武茶的极致风味。寻觅古董号级茶的密码,探寻极致风味的基因,使得易武成为了玩家的天堂。

新的产业集群

现代易武茶的复兴,大致始于1995年。这一年,由易武老乡长张毅撰写的《易武乡茶业发展概况》被吕礼臻带到台湾印刷成册,并传播到香港、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让外界了解易武和古六大茶山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并引得后来日本、韩国茶界人士开始进入易武。

也是在这一年,张毅在易武创办了顺时兴茶庄,初期主要为吕礼臻制作“真淳雅号”。1998~2002年生产试销产品“易武顺时兴”,并于2003年正式注册使用“易武顺时兴号”,其中尤以“98顺时兴号(春尖)”备受市场追捧。

张毅的儿子张绍华介绍说,易武顺时兴号是古六大茶山普洱茶庄号销声匿迹半个多世纪后,在易武成立的第一家普洱茶庄。

随着1994年台湾茶人探访易武,以及1995年张毅《易武乡茶业发展概况》、邓时海《普洱茶》在台湾的出版发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普洱茶在台湾、香港、广州等地已经渐成热潮,并引得一些茶人开始远赴云南茶山收料做茶。96真淳雅号、98顺时兴易武春尖、99易昌、99绿大树等颇具传奇的茶品,就是那一时期易武茶复兴过程中留下的精品。

始创于1995年的顺时兴茶庄,虽然是现代以来易武的第一家普洱茶企业,但并不是易武的第一家茶企。易武的第一家茶企,是改革开放后创建的易武茶厂,不过更准确的名字应该是易武乡茶场。

在易武,除了落水洞、麻黑、刮风寨、薄荷塘等热点茶山外,不时地会听到七队、八队等地名,这个地名来自茶场的生产队。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偏远而闭塞的易武。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易武乡农业综合站从1979年开始,先后设置了茶场一队至十队,来开发、经营易武的茶叶、橡胶产业,并于1981年开始种植茶叶,1984年在位于那么田的茶场五队建立初制所,1987年在易武建起了精制厂。

不过到1998年的时候,茶场因资不抵债无法经营下去了,所以从1999年11月起,将易武乡茶场所属的二至十队、初制所、精制厂等所有资产,以120万的价格转让给了来自普洱市的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龙生茶业接手后,在易武乡茶场的基础上组建起了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版纳易武龙马茶叶分公司。龙马分公司负责人杨应铧介绍说,龙生茶业接手后,刚开始时还是延续原来茶场的模式,生产的都是绿茶,从2002年开始才生产晒青毛茶和普洱茶。

顺时兴成立后,到2002年先后有抱朴轩、同昌号等小茶庄开始成立。到2006年,易武的茶厂、茶庄发展到了20多家。也是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行业开始实施QS认证。当时的易武普洱茶企业大多规模较少,并没有实力申办QS认证。在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的牵头下,易武的20多家普洱茶庄、茶厂联合发起成立了联合体性质的云南易武正山茶叶有限公司,共享QS认证资质。

如今走在易武,一个繁盛的普洱茶小镇已经颇具规模。从平地到山坡,这些年来新建起来的茶厂、茶企、客栈鳞次栉比,将小小的山洼塞得满满当当。20多年的发展,让易武再次成为了古六大茶山的中心,不仅自身名山头频出、声名在外,而且茶企林立、四方汇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

走过50多年的沉寂,易武又重新拾回了历史的荣耀,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本文节选自

《易武 王者隐匿的名山》

文、图丨段兆顺

来源: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