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从眼观到手摸来区分柴烧壶真假?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教你如何从眼观到手摸来区分柴烧壶真假?

现在越来越多的壶友拿着自己曾经购买的柴烧壶来问我真假,之前也有写过假柴烧的几种表现形式,今天在浅谈一下如何区分真假紫陶柴烧?从哪几个方面分辨?

说到柴烧,有几个常听到的专业用词:火痕、玑理 灰釉、阴阳面、开片等,除此之外还有火刺、焗皮纹、树皮纹、龟裂纹芝麻点肌理、侵蚀肌理、流釉及垂釉等等,这也是能区分柴烧和电窑汽窑的关键点,从感官上来说主要分为:眼观和手摸两种。

眼观:

能用眼睛来区分的:火痕、阴阳面、灰釉、龟裂、开片

火痕:烧窑前需要排窑,陶坯面朝火膛位置的为阳面,另一面为阴面,当然除了朝向还有摆在火道上,窑尾设有烟囱,烧制过程中,火会随着烟冲的抽力经过火道而经过壶坯,这时陶坯上会形成迎火面,排在前面的陶坯被火势包围的会更多,建水紫陶紫泥会颜色加深变亮,偏向金属感,(建水白泥会由白边黄,火大会变褐色,颜色越深看起来越亮)但一定不是每个位置都有,一定有一块面没有,只是或大或小,火痕也不是单一的,火焰随着抽力流动,火痕出现在陶坯上,有时是单一的,有时是多道的,形成颜色深浅不一的,多道火痕交替。

阴阳面:和迎火面是可以作假的,在陶坯烧制好之后再额外局部烧制或者挡着喷烧,或者调制特别材料类似釉一样附在陶坯上,伪造阴阳面和迎火面,但经不起推敲,区域死板,细细就能看出区别,火是柔软的,包围起来也是自然的,不是一块呆板的画面,一看就不是自然形成。

灰釉:柴窑在烧制过程中火焰一般是有窑头到达烟囱,具有方向性(又称单面火),因此作品会有迎火面被火面之分,迎火面(阳面)落灰丰富,较多形成灰釉,也易形成丰富的肌理:被火面(阴面)落灰较少却容易产生跳动的火痕(区别:电窑没有火焰;煤气窑的火焰很低,而且火焰是相对静止的;但是柴窑的火焰是流动的,火的痕迹会留在陶上,形成火痕肌理。)落灰效果从迎火面往被火面递减,覆盖的效果非常自然。

若整个陶坯在没有任何火痕或整体颜色变化下只有几颗淡淡的落灰的话,很大可能是喷釉,灰釉颗粒大小相差不大,不是很自然,有点均匀的洒落状。

开片和冰裂:也是可以用眼观的,你会发现壶不但火候足,而且表皮落灰釉还出现了丰富美丽的开片,又称龟裂(冰裂),这种龟裂是类似汝窑的开片,不会影响装水泡茶的功能,只是表釉开片,内坯胎是完好的;龟裂也是在陶坯表面形成类似龟壳的裂纹,开片是在釉面形成,龟裂是在陶坯形成,开片可以上釉形成或者是高龄土瓷土含量比较多的也会形成,龟裂只在真柴烧上有。

手摸

柴烧常见的几种窑变效果有火刺肌理、焦土肌理、虫蚀肌理、芝麻点肌理、树皮肌理、流釉及垂釉等效果,在胚体表面形成不同的纹理及触感。

肌理判断(真假柴烧本质的区别)

树皮肌理,瓜皮肌理,针眼肌理,侵蚀肌理,火线肌理等肌理都需要1200度以上的高温。如果你看到了这些肌理,那基本上可以确定是真的柴烧了,这些肌理形成条件复杂,需要长时间的高温煅烧。肌理是无法模仿的,所以这也是判断真假的重要方法。(可以喷釉,可以仿造落灰和阴阳面火痕,但是肌理无法作假,特别是柴烧一个壶上不可能只有柴烧的某一个特征,而且结合的)

火刺效果:坯体上被灰烬沾染的地方,有很重的落灰,未化成釉,有明显的刺手感觉,一般会比较密集,在窑口位置比较容易形成,这种痕迹叫做火刺。

垂釉:这是一种特殊的流釉效果。当窑内温度达到900°以上就会形成重灰,当温度高达1100摄氏度以上时,灰就会形成灰釉,灰釉垂悬的釉珠通常呈光亮的绿色、黑色、黄色。垂釉形成于时间较长,气氛多变的烧成过程中,最易形成的位置火道走向的地方(在窑仓的中上部)

除了以上的这些肌理外,还有很多芝麻粒、树皮纹、开裂、蜻蜓眼肌理、蟹眼肌理等等很多肌理。(对了,落灰和釉都需要坯体有承载点,就是落在那个位置是能承载才能形成积灰再化釉,比如说灰不可能是在壶下面部分才开始有,而是壶盖壶肩往下)

整体来说柴烧火面较粗旷,易形成肌理,现在有很多柴烧仿品大家可以通过向火面和背火面进行简单的识别,仿品会比较刻意,不自然。背火面较光滑,易形成跳动的火痕烧成的作品有受火面与背火面的阴阳变化与火焰痕迹。它散发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烧陶艺家为它着迷尽心追求的原因。

如何分辨真假柴烧,不是看有没有柴烧的某一个特征,而是结合柴烧的方法和烧成的几大要素综合分析,多看、多学、多问这样就能够增长知识,练就慧眼分辨真假。在是真正柴烧的基础上去寻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