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热播剧《梦华录》中,女主赵盼儿的点茶技艺以及所收藏的茶器具让人惊讶叫绝。“一作秘色,一作粉青,一作梅子青,一作红窑变,一作黑色,一作白色,一作米黄冰裂,一作天青,一作兔毫。明越唐、邓耀柴,饶、龙泉、定,至唐以来至国朝(宋朝),宫中所爱之九色名瓷”,荟萃云集。这便是宋朝高级的饮茶器具。
△来源:福多多剧有福微博
茶碗、茶杯等作为喝茶必备的物件,在我国茶叶的发展中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兴起以及“博物馆热”的发酵,唐代的煮茶器具、宋代的建盏以及明朝的青釉等文物,在千百年的沉淀中逐一地走进了博物馆,为传承与宣扬我国茶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在我国的各大博物馆中,到底有哪些与茶相关的茶器呢?
盘点那些藏在博物馆中的饮茶器具
纵观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了南朝的青釉点褐彩刻莲瓣纹盏托、唐朝的长沙窑青釉‘荼埦’和白釉煮茶器、宋代的铜茶匙以及清朝的矾红盖碗和青花釉里红山水人物纹茶叶瓶等。
△图片来源:中国茶叶博物馆官微。从左上角藏品依次为【唐】长沙窑青釉“荼埦”、【唐】白釉煮茶器、【宋】铜茶匙以及【清乾隆】矾红盖碗。
香港艺术馆分馆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了由西周直至二十世纪的茶具及有关文物,镇馆之宝是清康熙年间的一套五彩十二花神杯。
这些藏品展示了我国从古到今的茶器的发展史,见证了千百年来中国人饮茶方式的变迁。
看看其它部分博物馆的茶器具,是如何展现当地浓厚的饮茶风俗?
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建阳黑釉兔毫盏,就是蔡襄在《茶录》中写道的“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
△图片来源于故宫博物院,藏品为建阳窑黑釉兔毫盏
在福建省博物院中陈列的“建阳建盏残片”,是对福建斗茶文化的映射。“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福建的斗茶风俗已绵延百年,至今仍旧盛行不衰。
△图片来源于吃货研究所,展品为建阳建盏残片
河南省博物院馆藏了“北宋汝窑天青釉瓷盏托”,因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圈足底部留有五个支钉痕。盏托的命名,强调了承托的器物是盏,是用来饮茶的器具,了该盏托的功能性。
△图片来源河南省博物院官网,展品为汝窑天青釉瓷盏托
成都博物馆珍藏的荷叶带托茶盏,是越窑秘色瓷器中的绝佳珍品,与四川的茶叶有着极大的关系。那在千年之前,是否也曾被用来品尝四川的蒙顶茶?
△图片来源于成都博物馆,展品为荷叶带托茶盏
以上种种茶器具文物,承载不同历史阶段的茶文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现着泱泱中华大地五湖四海的不同茶俗。当然,在我国的众多博物馆中,与饮茶器具有关的文物肯定不止这些。
“博物馆热”地升温,
对茶行业有哪些启发?
饮茶器具的发展演变,是对我国饮茶文化风气记载的实录。各大博物馆对于茶文物的馆藏,是我国对历史茶文化的映射,也是对近年博物馆的热潮的映射。
从十年前到现在,“博物馆热“一直存在于社会的浪潮之中。古老的茶行业通过“博物馆热”的浪潮,或许可以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博物馆是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机构,也是承载我国千年文化的“锦囊”。保护好与茶相关的文物,才能让延续至今的茶文化更加的绚烂多彩。
茶文物对茶文化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而把握时代的脉搏,对于茶文化的传承也会有新的出口。
△图片来源:《2022抖音博物馆数据报告》
据《2022抖音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394亿次,相当于全国博物馆一年接待观众人次的72倍。如今是互联网、短视频时代,抓住流量,才能抓住时代的核心。
那茶博物馆该如何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传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呢?这个问题值得广大茶人一起去思考与探讨。
来源:说茶ShowCha,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