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云:匠心制茶带农富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王雪云:匠心制茶带农富

11月15日,冬阳下,恩施市红土乡天落水村茶农正在管理茶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此前,这里的茶农荒着茶园愁生活。今年,荒茶园变成致富园。这一变化,缘于一位制茶人——恩施硒印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雪云。

“投身茶业,纯属意外!”王雪云说。2009年,王雪云经营着灯饰和酒店,一次与朋友闲聊,听说恩施市屯堡乡有一处空置茶叶加工厂,朋友邀约去看看。这一看,就开启了王雪云的茶业之旅。

经过几年摸索,王雪云发现:“自从接触茶叶之后,通过制茶、品茶,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

2017年,王雪云瞄准恩施市沙地乡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创办恩施硒印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生态茶叶,带动当地群众173户发展茶叶,其中贫困户75户。

网络配图,仅供参考

为鼓励更多贫困户发展茶叶,王雪云挨家挨户讲“茶经”,田间地头话“茶事”,还把肥料和技术免费送上门。

逐户宣传标准,茶园定期巡查,上门指导技术,组织外出培训。王雪云的真心得到群众回应,秋木村的茶叶面积很快发展到3000多亩。

“我们对茶叶进行不定期检测,一旦发现农残超标,就会拉进‘黑名单’。”对于茶叶品质,王雪云毫不让步。

一边扩展茶园,一边寻找销路。经过几年发展,茶叶远销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年产值从400万元增加到800多万元,茶农户均增收7000余元。2018年,公司再投入150余万元,扩大沙地茶厂生产规模,现公司年产值达2100万元。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真!”如果说,屯堡的空置茶厂是王雪云结缘茶业之始,那么,真正让王雪云了解茶文化、爱上茶道,则是遇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老师。

“杨老师那时已70多岁了,只要提及制茶,老师的眼神立马亮起来!”说起老师杨胜伟,王雪云脸上满是钦佩。从那时开始,王雪云开始沉下心来,潜心研究制茶技艺。

在与茶朝夕相处中,王雪云渐渐悟出茶与自然的和谐之道。他说,一茶一饮,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怎能不存感恩之心。

常怀感恩之心的王雪云,了解到家乡红土乡天落水村因地处偏远,本地没有加工能力,导致茶叶滞销,茶农生活艰难,他毅然决定回乡开茶厂。此前,有不少茶商来考察过,都因运输成本太高放弃了。

今年4月,天落水村董家河茶厂建成,伴随着机器启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吸引了有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回到家乡,董先凯就是其中之一。“我之前在外地茶厂打工,现在村里有了茶厂,我当然愿意回来,一家人都开心!”说起现在的生活,董先凯满是感激。

经过春茶和夏茶两季收购加工,茶厂加工茶叶40余吨,产值2000多万元,直接带动天落水村及周边乡村9个小组茶农脱贫致富。

“作为企业,回馈社会,参与精准扶贫,我义不容辞。”身为恩施市政协委员的王雪云表示。

今年,天落水村茶叶丰收,看着刚刚制成的新茶,王雪云迫不及待地冲泡,与友人品尝。

“你看,这茶颜色鲜亮,外形挺直似松针,香味浓郁自然!”王雪云习惯性地专业点评,“对于茶,我的所学远远不够,制茶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的技术!”

前不久,王雪云光荣地成为“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激励着他在带农致富路上,匠心不断传承制好茶。

原标题:匠心制茶带农富

注:内容来源恩施日报,作者姚代凤,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