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甘玉祥:一代匠人,满腹情怀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人甘玉祥:一代匠人,满腹情怀

  一代匠人,满腹情怀 ——对话三项“非遗”殊荣获得者甘玉祥

  甘玉祥,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雅安市友谊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2018 年获评“中华匠心茶人”。一个在茶上书写《论语》的人,一个在茶中书写人生的人。出生于藏茶世家,历史的变故,曾经的起落兴衰,荣辱悲喜,始终把甘氏家族的命运与藏茶这个特殊的符号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历经风雨,所以爱之至深。用“专注、专一、专业”的“三专”精神,演绎了人生三部曲“藏茶汉饮、粗茶细作、茶人情怀”,完成了从“康砖、藏茶、甘弘”产品的三步跨越。取得“非遗技艺、非遗基地、非遗传承人”三项国家级非遗殊荣,以“藏茶汉饮、藏茶国饮、藏茶世饮”三步走战略,实现人生的“伟大梦想”——让藏茶向世界人民传递健康、友谊、和谐。

  中华茶人:您的藏茶事业是何缘起?又是如何打开局面?

  甘玉祥:一方面是祖辈与藏茶的历史渊源,以及对藏茶制作的特殊情结;另一方面是,时逢邓小平主席南巡讲话的1992年。愿望与时机成就了机遇,也就诞生了“兄弟友谊”企业。这是原始的开端,是零的突破,一的起点,也才有今日之“兄弟友谊”在黑茶中的一席之地,也才有在全国“非遗”战线上荣获三项桂冠的崇高地位和神圣使命。

  思路决定出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厂的诞生仅仅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面前的路还很长,道路还很艰辛。上世纪90年代,藏茶是全部供往藏区的,藏区人口少,市场小,而生产藏茶的厂家又多,竞争再所难免,竞争最原始的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价格战是一个没有赢家的游戏,带来的危害就是效益降低,品质降低,声誉降低。面对这种情况,我需要思考企业的未来,明天在哪里?我一方面分析西藏民族对藏茶的依赖,是因为他们每天均以牛羊肉为食;另一方面,分析我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每天也食用大量的肉食品,同样也面临着消化问题。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藏茶销往全国市场。提出“藏茶汉饮”的发展思路,藏茶汉饮真正意义是倡导全民饮用。当我们把市场从藏区瞄准到汉区时,等于就是瞄准了全民、全国,乃至于全球,等于从几百万人口,扩展到了十几亿人口,乃至于几十亿人口的大市场。由此实现了两大意义:

  其意义之一是,彻底结束了千百年来藏茶单供藏区的历史;

  其意义之二是,让藏茶走出山门,走向全民,走出国门,走向全球,为家乡雅安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中华茶人:在数十年藏茶事业中,您是如何一步步规划和坚守前行的?

  甘玉祥: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那么,我从事藏茶三十年,也就磨了三“剑”,分别为:藏茶汉饮,粗茶细作,人文之茶。

  而与前面每一步对应的就是用功、用心、用情。所谓用功者,就是舍得为之花时间和精力;所谓用心者,就是要开动脑筋思考;所谓用情者,就是爱你所选,付出真情,付出心血。

  接下来,我便亮出我的第二把“剑”——“粗茶细做”。

  藏茶和其它黑茶一样,一直沿袭着粗茶粗作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往往就成为一种惯性,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我认为,粗放的藏茶,已经远远不适应经济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精致的生活,需要精致的茶品,再精心地去品茶。我们在粗茶细作的这条道路上又迈了三大步,分别为康砖——金竹——甘弘,实现了从粗到细再到精的根本转变,诞生了甘弘,塑造了黑茶品质标杆,是我们用心打造的一件作品。

  第三“剑”——“人文之茶”。

  所谓人文之茶,就是一切以人为本。

  首先,我们要让消费者成为内行,通过一看、二闻、三泡、四品来鉴别茶的品质,从而能理性的选择购买。

  其次,如果不能成为内行,我们就让外行也能鉴别。黑茶大都是紧压茶,紧压茶不易鉴别,因此,甘弘从诞生那天起,我们就没打算紧压,直接做成散茶,散茶敞开心扉,品质一览无遗。

  我们讲君子交易,做到“三心”。我们有特别规定,不准向客人推销产品,我们要做的就展示,把我们美好的东西展示出来,把我们如何做的告诉客人,让客人在对茶品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心甘情愿”地购买,这样我们才“心安理得”,双方才“心满意足”。

  我在茶包上书写《弟子规》,我们要求员工背诵《弟子规》,教育员工成为守规矩、讲文明、懂礼仪的员工。

  茶为国饮,汉字是国粹,《论语》乃国魂,于是我在茶包上书写《论语》,把三者结合起来,让全人类不仅要喝中国茶,更要从中国国学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

  我们的使命就是让藏茶走出山门、走出国门,把藏茶带给全人类,把健康带给全人类。

  中华茶人:作为藏茶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请您简谈藏茶的制作工艺。

  甘玉祥:藏茶的制作工艺,或者说黑茶的制作工艺,总结起来为:一大核心,两大要素,三个阶段,四大关键,五大工艺,十大工序,以及若干程序等。这里就简单讲四大关键:

  一是原料采摘是关键。原料好不一定能做出好茶,但是,原料不好,那是一定做不出好茶的;

  二是鲜茶制作是关键。鲜花制作五大工艺决定着茶的品质,其意义就在于前者可以掌控原料采摘或采购品质,后者全流程地掌控工艺,也就等于把品质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里;

  三是利用茶的原汁进行发酵是关键。有些发酵是加水来完成的,这是错误的工艺,真正的工艺是不允许加水,事实上也不用加水,茶叶从树上采摘下来,本来自身水分就很充足,利用自身的水分来进行发酵,就是最原始的、最正确的工艺,也是最安全、最科学、最营养、最卫生的。

  四是保留传统工艺而改变传统方法。传统工艺是什么?就是掌握发酵三要素:湿度、温度、时间,其中,要注意利用茶的原汁进行发酵。传统方法是什么?就是在地面上渥堆发酵。我认为,地面渥堆发酵是过去生产力落后的表现,地面渥堆发酵不科学,不卫生。今天科技如此发达,是可以改良的,于是我们发明了滚筒发酵,这样解决了卫生问题,同时质量更稳定,品质更有保障。

  我们都知道一个现象,就是泡茶的时候,都要先洗一下倒掉,再继续泡,称为“洗茶”、或美其名曰“润茶”、“醒茶”,或曰“头道开水二道茶”,实际上都是洗茶。其实,茶叶加工好后是无法再洗的,因为如果真脏了,洗也洗不干净。为此,我们在生产上做到了“三个不”,即全程不落地,发酵不用水,泡茶不用洗。

  作为传承人,我们不能照搬照抄,我们要在祖先的基础上求革新,使工艺不断完善,不断提高,才有生命力,才能更有效地适应各种环境。关键的工艺我们要保留,但落后的方法,我们要革新。

  从企业发展方面,我们不追求走得有多快,我们追求走得有多远。就像修建楼房一样,当我们还在修一层的时候,可能别人已经修到了三层,问题是,可能别人的楼房只能修到30层,而我们的楼房可以修到100层,这就是基础不一样,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的目标是开百年老店。我们始终如一把技艺传承好,把品质做好,脚踏实地做好茶,做好人,做好茶人。

  (本文刊载自《中华茶人》第91期)

  来源于:四川省茶文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