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的刘仲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的刘仲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名单出炉,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刘仲华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1994年成立,是中国工程技术界最高荣誉,伴随刘仲华教授成功当选,中国茶界诞生了第二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的刘仲华师从中国黑茶泰斗施兆鹏教授,几十年来一直从事茶叶的科研教育工作,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茶叶深加工技术与功能成分利用、饮茶与健康等领域均有建树,38年茶叶研究的造诣为中国茶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给予了坚实的力量。2008年和2016年,刘仲华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对此,刘仲华曾表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任何奖项的背后都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故事,而茶叶科学工作者取得的科研成果必须推动中国茶业走向规模化、高效化、标准化、国际化和大众化,这也是未来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方向,科技将令‘茶’焕发新生。


此外,刘仲华以第一完成人还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以主要第二完成人获湖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7年获首届湖南省十大科技创新奖(创新团队奖);先后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件,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60余篇,并应邀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主刊上发表团队的研究进展综述文章。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主、参编学术专著、高校教材及科普书籍13部。


据公开资料显示,刘仲华教授现任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湖南农业大学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相关链接: 刘仲华:小茶叶里走出来的大院士 在最新公布的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中,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入选,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第一时间对他进行了专访—— 刘仲华:小茶叶里走出来的大院士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姜醋茶。茶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国人工栽培茶树的最早文字记载始于西汉的蒙山茶。过去几千年茶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生活中的饮品,喝了好,可好在哪里呢?除了泡水喝,现代科技可以给茶叶带来怎样的新生?小小的茶叶如何让广大茶农奔小康? 这些问题他最清楚——刘仲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茶学学科带头人,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38年只研究茶叶,让现代中国茶风靡世界
 长沙市马坡岭附近坐落着湖南省内的两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个是以袁隆平院士为首席专家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是以刘仲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仲华是湖南衡阳人,与茶叶的缘分始于1981年,他考入湖南农业大学,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留校。1992年刘仲华被破格提为副教授,是湖南省最年轻的的副教授,也是中国茶学领域最年轻的副教授。1999年,34岁的他因科研成果突出被评为教授。他领衔研究的科研成果“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获得了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小的茶叶成了他一辈子离不开的事业。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茶叶面临一个出口危机,农民迫于生计只能把茶树砍掉。在老师施兆鹏的带领下,刘仲华在思考,要如何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解决实际上的问题:从茶叶深加工的角度入手,如何把廉价的甚至是废弃的茶树资源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分化茶叶里的活性成分再把它开发出来成为无形之茶,即医药保健品、食品功能饮料、化妆品等等的原料。一句话总结,就是把传统农业通过现代技术把它转化为现代工业产品,然后发展成现代产业。 用新的思路,新的技术去突破传统的的东西,才能有所跨越。经过10余年的艰苦攻关,刘仲华率领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茶叶功能成分 (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咖啡碱、茶多糖等)的现代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和高品质速溶茶提制新技术。 1996年到2006年这十年,他率领团队跟美国、日本合作,把茶叶的苗茶素提取分离纯化出来,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茶为原理的药物,也是美国FDA1962年批准药点以来第一个纯植物药,因为这一点,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家合资公司,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上融资了1亿美金。 他的团队开发新产品跟日本的花王合作,推出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降脂减肥功能的饮料,2003年投放市场,如今仍是日本市场上热卖且价值最高的产品。 团队跟美国宝洁公司合作推出健康饮料,把膜技术运用在茶上,去除茶的苦味,让年轻人和小孩子原本不喜欢苦味的都能喝上茶。他们还世界首创把茶叶的功能成分放到烟叶里去,然后把烟叶出口,帮助中国香烟走出国门…… 这一绿色、安全、高效的中国技术,就像打开茶叶功能成分利用宝库的钥匙,使茶叶提取物从美国膳食补充剂原料的第25位跃升到了第4位,也使中国在茶叶提取物研究领域从跟随者跃升为引领者,为中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推动安化黑茶复兴,让灰姑娘变金凤凰
 安化,是万里茶道发源地之一,安化黑茶有600多年历史,其鼎盛时期曾占据我国边销茶的半壁江山。 早在1991年,为探明黑茶与茯砖茶品质及风味形成的机理,刘仲华在导师施兆鹏教授的带领下埋头苦干。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差,白天没电,大家全是白天在家里睡觉,晚上八点到实验室搞通宵,因为实验室晚上有电。这种黑白颠倒的生活连续过三年,团队把黑茶加工的理论技术品质形成机理研究透,在《茶学科学》出版了由他主笔的《黑茶制造化学》专辑。 但进入21世纪,因外形粗放笨拙、品饮储运不便、质量控制不稳等缺点,再加上市场的放开,安化黑茶风光不再,2006年,综合产值不到2亿元,税收仅24万元…… 2003年,在导师施兆鹏的嘱咐下,刘仲华带领自己的研究团队,再次出发,踏上了用科技推动安化黑茶产业复兴之旅。 黑茶,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具有去油腻、助消化、调肠胃的独特作用,是我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被誉为“生命之茶”。新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中国一百名寿星前十位有五位是新疆人,新疆有2000万人口,有1400多位百岁老人,其中八十岁老人超过20万人,他们的最大爱好是喝湖南黑茶。黑茶的秘密更值得研究了。 茯砖茶和千两茶是安化黑茶中的两大瑰宝。其中茯砖茶的独特在于它有“金花”,即冠突散囊菌。因其外形金色,有淡淡的菌花香味,俗称“金花”。发花,是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工序,为国家二级机密。 传统黑茶主要原料为粗老茶叶,茶梗多,利于“发花”。安化黑茶产业要复兴,原料要升级,如何让没有茶梗的细嫩茶叶也能发花? 2005年,湖南省益阳茶厂副总经理刘杏益将这一个难题交给了刘仲华。 “那是2005年5月,接到我们请求后,刘仲华带着他的团队来到我们厂攻关。他的科研精神令人感佩,为取得一个可靠的数据,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刘杏益介绍。 一次失败、两次失败、三次失败……在益阳茶厂的实验室,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刘仲华联合益阳茶厂技术团队终于找到了最佳温度、湿度和茶叶透气性,让无梗的鲜嫩茶叶也发出了茂密的“金花”! 随后,刘仲华团队又发明了黑茶诱导调控发花、散茶发花、砖面发花及黑茶品质快速醇化等加工新技术,科学系统研究探明了黑茶(尤其是富含“金花”的茯砖茶)的健康密码,为黑茶从边销茶蜕变成健康茶、时尚茶,奠定了科学依据。 茶叶,是自然界吸氟能力最高的植物之一,而且原料越老含氟量越高。要做大做强安化黑茶,就必须解决传统茯砖茶中氟含量偏高的问题。 这又是一场攻关硬仗。“自2006年起,我们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研究发明了茯砖茶高效安全综合降氟技术,可在相对低成本下控制茯砖茶含氟量符合国家标准。”刘仲华说。 如今,安化茯砖茶含氟量全部控制到了国家标准300个PPM以下,打破了这一困扰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接着,刘仲华团队又研制了系列黑茶加工新装备,实现了黑茶加工的清洁化、机械化、连续化和标准化,建立了黑茶质量标准体系,研制了方便型、功能型、时尚型黑茶新产品20多种等等。 除了运用科技手段帮助黑茶提质,黑茶的外包装也是刘仲华研究的点。“黑茶是一个灰姑娘,不好看而且不方便,包装很简陋,人民币两块钱的事情。我们研究时候就定好要让它方便化、高档化、时尚化和规模化,用标准化、机械化到自动化的项目工艺来改造这个加工环节,使整个黑茶彻底的改头换面。”刘仲华说。 他率领团队把黑茶的标准体系建立起来,并担任国家标准委员会黑茶标准组的组长。现在不仅湖南的黑茶,广西、湖北、四川等国内所有黑茶家族几百个亿的产品标准是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主导单位,引领这个产业发展。 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使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安化黑茶产业,再次焕发青春:2016年产值160多亿元,税收3亿元。 十年间,曾经的灰姑娘,蜕变成了金凤凰! 

学习和创新是一生永恒的重点
 这么多科研成果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之奋斗。从1992年到现在,刘仲华从来没睡过午觉,每天晚上从没有在凌晨两点以前睡觉过。“我人生最大的愿望是好好的睡一个自然醒,但是我没有做到。我在2012年的时候,因为过度疲劳,脑梗塞在医院里住了20天,所以我在住院的时候医生都发现病人有点神经病,不把身体放在第一位还在用电脑在旁边做PPT。我说住多久的院,什么时候出院,不是医生决定,是茶叶说了算”。”刘仲华说,一年多后复查的时候,医生会诊发现他有一个脑血管瘤,非常危险,还讨论说这个人未必还在上班?“我开玩笑回答什么上班,我天天上班而且每天只睡4、5个小时,是因为我要做的事情太多,我跨越教学科研产业甚至管理与运营,任务就是不断把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融入到产业发展里面去。” 今年54岁的刘仲华依然在科学路上砥砺前行,“我一直在坚持学习,我也提醒我自己的学生我这个博士硕士我团队的成员一分钟都不能放弃学习,要能够跟上整个科技发展的步伐,行业里面的动态和信息,不要一个教授到外面去做学术报告的时候,让人家觉得你这个知识在若干年前或者网上已经有了。我应该说是中国茶学领域和植物提供领域做报告做的比较多的人,我绝对不把一个报告任务在两个地方讲,每一场报告必须都有自己新的内容,必须要丰富自己,要去学习。看我们同行研究的什么,我们产业有什么新动向。”刘仲华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科研人员,他对科学研究成果要求很明确:要服务于产业,要农民知道你们的科研成果是有效的;要用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影响领导产业发展;科学技术一定要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通过现代科技帮助茶叶发展,做新型健康产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同时还提升国民甚至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2012年9月22日,白沙溪茶厂召开近千人的营销大会,邀请刘仲华教授讲课。不巧的是,因劳累过度,刘仲华正在医院住院。接到邀请后,刘仲华第二天就办了出院手续,赶到安化。 2008年,湖南遇到大冰灾。刘仲华在古丈考察时,看到一处茶园毁坏严重,一次性从自己科研经费中拿出5万元钱给茶农,鼓励他恢复生产。 石门一位素不相识的退伍军人,想搞茶叶生产,找到刘仲华后很快获得支持,如今他办的这家企业已成长为湖南茶业龙头企业。 桑植60多岁的易大姐想办茶企,刘仲华从生产基地到生产线全程指导。 “刘老师常跟我们说,中小企业一定要扶持,没有报酬也要做。”他的学生王坤波教授告诉记者。 外国企业曾高薪聘请刘仲华,但被他婉拒了。刘仲华创办茶叶深加工的高科技企业,从343万元贷款起步,做到了年销售1.8亿元。后来,他还是选择回归学术,专心从事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因为我想通过科技的平台,影响全行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历史上我国茶叶出口曾占据80%的海外市场,如今仅18%。这需要我们更努力地去研发、去传播更好的中国茶。”刘仲华说,“我有一个梦想,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而喝茶,希望更多的中国茶走出家门口,走向世界。”(来源: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