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钦:荣县手工制茶“守艺人”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刘明钦:荣县手工制茶“守艺人”

刘明钦,荣县东兴镇老君坝村人,四川省手工制茶非遗传承人。今年54岁的他,从小就在茶的熏陶下长大。从爷爷那一辈,家里就开始种茶、制茶。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茶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从他的话语,制茶的双手,总能感受到他对茶的那份热爱和赤诚。

学习制茶,从烧火开始

打记事起,刘明钦便和父母上山采茶叶,12岁开始正式接触制茶。起初是因为大人在忙,小孩子被要求不能到处跑,由于无聊,他便学着大人的模样去“拾掇”茶叶。第一次摸到茶叶,便被柔软的触感和清香的气味吸引,这样的体验,让他感觉很“新鲜”。至此,刘明钦便走上制茶的道路,而父亲也成了刘明钦传承手工制茶的“师傅”。

刘明钦回忆,学习制茶的第一步不是揉搓茶叶,而是烧火,当逐渐能够把火候控制好,父亲才开始让自己上手炒。在父亲的手把手的指导下,刘明钦终于能完美的能做好一锅茶。慢慢地成了父亲的接班人,传承着祖辈留给他的手工制茶手艺。

如今,40余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钻研,让他的制茶技艺不断精进、炉火纯青。经过反复的实践和总结,他提炼出了手工制茶“七步法”。

七步制茶法,步步是关键

第一步,高温杀青。当天采摘的鲜茶叶,在室外通风晾干约4个小时后,便可以开始烧锅。锅温达到200-250度才能放茶叶,温度低了茶叶会产生“红变”反应,只有温度达到了,才能“杀得透”。

第二步,二次杀青。待茶叶稍凉一些以后,再进行第二次杀青,这时候温度不要那么高了,在150-180度就行了,二次杀青的目的是为了“补杀”一些还没有去掉的生物酶。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掌握水分,水分只能去掉30%,保留70%,否则就会影响后面的工艺。

第三步,揉捏。揉捏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于使茶叶更紧细,形成各种形状。二是经过揉捏,茶叶内茶多酚、茶氨酸等属性充分综合,茶汤的风味会更浓郁,更好喝。揉捏和二次杀青工艺也是环环相扣的。“当二次杀青只去掉30%的水分,我就很好揉,如果去掉40%水分,那个叶面可能会焦,揉着就容易脆断,就会影响品质。所以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要不断去观察茶叶的状态。”刘明钦说道。

第四步,搓团。当锅温降到六十到七十度左右的时候,一边炒一边用双手用力地把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持续抖散,反复数次,直到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对湿度的把控,湿度过高,不会出毫,太干,又容易搓断。

第五步,文火干燥。文火干燥讲究的是四个字“低温慢烘”。温度只能控制在50度到60度,并且要采用轻揉、轻炒的手法,温度高了,力度大了,就会把好不容易提出来的毫破坏掉了。

第六步,冷却。当茶叶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开晾凉,一般要半小时左右。这一步的关键点在于茶叶一定要“冷过心”,也就是俗话说的冷透。没有冷透就放到袋子里,茶叶本身还有温度,而袋子里有空气,热度和空气一起就容易产生水汽。它就容易受潮,时间一长,可能就会产生霉变。

第七步,装袋。袋子,必须是没有异味的食品袋,里面有内膜的、能保鲜的,然后把它装来密封好,根据茶叶的品类在常温(28度)或冷藏室里存放好。“茶叶这个东西是很小气的,它吸附力很强,所以说一定要把它密封装袋保存好。”刘明钦补充道。

刘明钦表示,七步法每一步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从整个环节来说的话,稍有差池,都会影响到整个茶叶的品质。

将本领传播出去

从父亲那承袭制茶技艺是“始”,坚持传承下去是“终”。为了提升自己的制茶技艺,刘明钦坚持走出去参加制茶比赛。

近年来,他先后获得第三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制茶项目优胜奖、“荣县首届优秀乡土人才”称号、“天府龙芽杯”2022年四川省扁形绿茶手工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及手工制茶优秀技能人才、“2022年川渝地区茶叶产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茶叶加工项目(手工制茶——绿茶)比赛优胜奖、2023年四川省第四届茶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筠连红茶杯”手工制茶技能竞赛三等奖等荣誉。

在潜心探索手工制茶技艺的同时,刘明钦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那就是坚守传承手工艺制茶手艺,将手工艺制茶发扬光大。刘明钦表示,手工七步制茶法,是每个手工制茶师傅都会的流程,但要掌握好这七步,需要反复摸索和实践。

为了解决手工制茶在教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难点,刘明钦在一次次的触摸和实践中,不断把它具象化、数字化,让后面来学习的人能更直观的知道操作的手法和要点。他说,自己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手工制茶能够更长久的传承下去,让这个文化不失传。

刘明钦培养了两个徒弟,自己像当年的父亲一样,手把手悉心教导,无偿地将自己的制茶工艺教授给他们。现在,两名徒弟已经掌握了制茶的基本功。他说,传统手工制茶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自己最大的希望就是把本领传播出去,让更多的新人加入进来,不断传承下去。

来源:荣县花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