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佳农民”石濡菲:出山传茶香 上山富茶农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全国十佳农民”石濡菲:出山传茶香 上山富茶农

9月23日,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在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成都主会场揭晓。祖茂堂、肖建波、盖永峰、丁旦、魏德东、赵常洪、石濡菲、许方瑜、杨晓凌、马志祥等10位优秀农民获得2022年度“全国十佳农民”项目资助。

据悉,农业农村部将“全国十佳农民”遴选资助项目作为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起,每年遴选10名优秀农民并由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进行资助,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发展。近年来,“全国十佳农民”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石濡菲:出山传茶香上山富茶农

秋分将至,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镇塘平村的黑石山茶厂,还未进门,便闻到阵阵茶香。“六堡茶不仅是我童年的记忆,更是我们六堡镇最响亮的名片。”在茶厂的炒茶车间内,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介绍说。六堡茶发源于六堡镇,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年前。历经几度兴衰,如今古茶飘新香,离不开一代代制茶人在指尖上的传承与创新。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茶三代’。”炒茶锅前,石濡菲一边赤手在高温炒锅中翻搅茶叶,一边笑着说。“80后”的石濡菲是家中第三代制茶人,如今投身六堡茶产业已有15年。2007年,经营茶厂的父亲意外病逝,高中毕业的石濡菲决定回家帮助母亲经营茶厂。为了学习种茶、制茶技艺,石濡菲走遍六堡镇的各座茶山与村寨,了解土质特点,向茶农们请教制茶工艺。虽然制茶技术一天天熟练起来,但对于六堡茶的发展前景,石濡菲心里却少了几分底气:“当时去外地提起六堡茶,几乎没人听说过,村里的茶园好多都撂荒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石濡菲回忆道,“六堡茶是我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不能丢了老味道,要把好东西传出去。”2009年,石濡菲下定决心,要带着六堡茶走出深山,重振名声,打开销路。

“那段时间我除了做茶,就是天南地北开车跑展会,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六堡茶,车座位上、后备箱里,满满当当放的都是茶叶。”石濡菲说。渐渐地,一次次出山传茶香的长途跋涉,引来了各地茶友们对六堡茶的关注与喜爱,石濡菲的茶叶采购订单也慢慢从几千元发展到几万元、几十万元。如今,在石濡菲的带领下,黑石山茶厂从昔日濒临倒闭的小茶厂发展为产值4000多万元的现代农业企业,茶厂旗下的茶园种植规模也从100亩扩大到1.4万多亩。

古茶新香,如今广播山外。2015年,石濡菲获得“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称号,成为了最年轻的自治区级六堡茶非遗传承人。“当时我和妈妈都很高兴,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不仅要把六堡茶分享出去,还要把老手艺传承下来。”同年,石濡菲在塘平村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母亲一起传授种茶、制茶技艺,累计培训茶农6000余人次。“在培训课上,我们把手工六堡茶的行业评定标准推广、教授给大家,村民们原本卖80元一公斤的茶叶,现在可以卖到200元一公斤。”近年来,许多邻近村镇的茶农、职业学校的师生也慕名来到工作室学习制茶技艺,探讨茶叶品种、种植模式创新等。如今,越来越多村民拾起了六堡茶的老手艺,一片片撂荒的茶园也重新泛起新绿。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石濡菲以黑石山茶厂为平台,带动塘平村180多名村民发展六堡茶园4000余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27万元。

大山深处,六堡茶的故事仍在续写。下一步,石濡菲打算在塘平村兴办茶文旅、茶康养基地,同步带动本地茶农在基地就业增收。“越来越多外地朋友都是循着六堡茶的根来到塘平村,不能让大家只喝杯茶就走,要把我们六堡茶的故事、文化传播出去,让六堡茶农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来源:农民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