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琼崖“茶色绝美,不逊龙井”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史载琼崖“茶色绝美,不逊龙井”

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开门七件事。茶并非生活必需品,但有了它们,生活则多了一些情趣和品味。源自中国的茶叶,通过交流和贸易,已然影响到了全世界,是附带了文化属性的商品,历史上赋予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独特而久远的魅力。海南作为海上丝路船舶进出南海的停泊口岸和补给点,自然也曾与茶叶出口结缘。

“2023三亚国际茶荟”以“丝路茶语·天涯共叙”为主题,设置茶文化展馆和主题论坛,旨在打造国际和国内茶叶展示交流平台,进一步探索“茶+贸易”“茶+文化”“茶+旅游”融合发展。

“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和开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茶事》作者陈德新认为,“只要坚持办下去,三亚完全有望成为一个国内甚至是国际茶文化的交流平台。”

  

鹦哥岭下的白沙生态茶园。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鹿城论道  业界畅言

古人云:谋定而后动。在起而行之之前,坐而论道也是极有必要的。三亚此番就为茶叶学界和业界人士,搭建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因为具备了文化属性,茶叶就不仅是一片树叶,不只是饮品的一种。“茶叶作为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贸易商品,承载着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形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长王庆认为,茶对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茶产业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持续稳定的市场需求,通过放缓增速、微调结构,正在完成茶类消费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王庆说,在新茶饮、花草茶及茶衍生品等新消费增长极继续拓展的同时,“围炉煮茶”“宋代点茶”等茶文化现象也次第涌现。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18个主要产茶省(区、市)的茶园总面积为4995.4万亩,同比增加99.31万亩;茶叶产量继续稳增,全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18.1万吨。

“过去,茶产业发展以种茶、加工茶为主,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鲁成银说,但随着产能过剩、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凸显,茶农增收、产业增效、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都需要去突破。

茶产业要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茶叶品牌。因此,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包小村呼吁,政府、行业、企业、茶农要形成一个整体,政研学产商联动起来,集聚所有资源合力打造优质品牌。

“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传播与传承,需要发动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认为,“促进茶产业发展,不仅要做好传承和保护,还要与时俱进,旧中见新、新中有根。”

海南大叶种古茶树嫩芽。海南日报记者陈耿摄

海南茶一度进入国际视野

聚焦海南,人们发现对海南茶树的最早记载,已经零星见于宋代的文献,明清时期,海南岛的芽茶和叶茶还曾是征调朝廷的“土贡”。据专家研究、考证,文献记载的海南岛茶树,应是本土的特有物种——野生的“海南大叶种”茶树。

然而,海南岛的茶叶加工起步较晚,有据可考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

1928年,黄强撰写的长文《五指山问黎记》中,提到一位茶商李树英:“李君为茶商,父在冯子材军中,得梅县幕客授以制茶方法,谓五指山多野茶,制出可获厚利,由是遂世其业,往来山中者有年。”

冯子材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奉命入琼平息匪患的,幕僚中有懂得制茶的梅州人,教会了李树英父亲制茶之法,此后李家以此为业,出入于五指山盛产野茶的地区。

1920年的《调查琼崖实业报告书》称:“琼崖各属向鲜种茶之地,惟五指山附近一带产生天然茶树,干大盈抱……其茶色绝美,不逊龙井,每年产额值六七千元,由定安、万宁、陵水三属出口,惜土人不知种植,不谙制造,至令有望之茶业无由发达……苟能于此等荒山栽植各种茶秧,并往产茶各省招致茶匠从事制茶,不数年间,五指山一带必将成为产茶之名区也。”但因战乱等原因,开发海南茶未能如愿。

茶产业成为海南的特色产业之一,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且很快就扬名海内外。截至1950年代末,海南便建立了红茶出口外贸商品生产基地,有岭头、白马岭、通什、白沙、南海等农垦茶场,其中南海茶场生产的“远洋牌”CTC红碎茶,曾远销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和地区;截至1990年,海南农垦累计生产干毛茶6.36万吨,其中出口4万余吨,为国家创汇7000多万元。此后,随着国家外贸制度的调整,统购统销时代过去,海南茶不再出口,需要自己面对市场。

进入21世纪,海南茶产业也面临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难题。譬如种植面积,截至2022年底,海南茶叶种植面积仅3.5万亩,产量800吨,产值2亿元,产量和产值都是全国最小的。

王庆说,不可忽视的是,海南茶产业发展面临产业整体规模小、茶园综合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从业人员数量和整体水平有限等问题。

“农业生产靠良种,培育优良的种源是跳出海南茶产品同质化怪圈的重要举措。”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亮提出,海南应挖掘、保护和研究海南本土古茶树资源,带动海南茶产业提质增效。

“小体量”也能做“大文章”

不产茶的英国尚且能诞生一个国际性茶产品大品牌——立顿,既产茶又曾出口茶叶的海南,限于土地面积,或许成不了茶叶大产区,却能扮演其他重要角色,做大茶业文章。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教授表示:三亚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特别是在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背景下,与共建国家之间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而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茶叶产区,茶产业是海南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加持下,海南在发展茶叶仓储、茶叶进出口贸易、茶文化旅游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王庆认为,三亚尽管不是传统茶叶产区,但作为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可以依托突出的交通区位、气候条件和国际影响力等优势,在提升传统茶叶消费、培育新型茶饮消费、升级茶叶消费平台、优化茶叶流通网络、壮大茶叶流通主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沿着“一带一路”构建全新的“茶香通道”,推动海南茶业继续畅行丝路,持续香飘万里?

“可以围绕建设‘国际茶文化沉浸旅游区’‘国际茶叶自由贸易港’两大目标进行发力。”鲁成银称,海南可以深入挖掘自然、人文、民族元素,在茶叶仓储、物流、国际电商、茶文化国际传播等方面持续发力,重塑海南茶形象。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茶产品和茶文化都各具特色,陈德新建议三亚市每年举办全国少数民族茶道茶艺大赛,最好办成永久性会址,以实现文化和旅游的双赢,相信多维用力,海南自然会在我国的茶产业版图上发出炫目光彩。

来源:海南日报 记者 陈耿,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