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为什么没有大品牌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茶叶为什么没有大品牌

很多茶友都在怀疑,为什么中国茶叶这么多,却没有大品牌。

 

茶友买茶叶,有时候会是个痛苦的事,随便一搜,价格几十上千不等,光普洱茶就有成百上千种。作为一个小白,怎么挑出适合自己的茶?本想找品牌,可茶叶3000多亿的市场,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品牌,买茶,只能听凭卖家说了。为什么没有大品牌?




1. 禅茶一味的茶文化


国人喝茶,将茶文化笼统地归为禅茶一味,人间百态,风霜岁月都为禅,同样地,世间万物都可以与茶相喻。


爱茶,只能慢慢地参悟茶,而不是消费茶。这几乎捆住了茶叶市场的手脚,没有真正的品牌,逢年过节买茶送人,可难坏了想买茶的人。



因为不通俗易懂,茶可以直接泡了喝,谈到茶文化却让人有了距离感。相应地,茶商在卖茶的时候,因为懂得专业知识,说出几个又玄又妙的专业词语,脸上颇有些洋洋得意的优越感。这让新一代消费者怎么接受。


很多买茶的人把茶当做饮料,很少不关心专业知识。80,90后一代逐渐形成消费茶叶的能力,新一代人虽然佛系,但要他们通过喝茶参禅,恐怕很难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

 


2. 缺少规范化的产品


普洱茶也好,信阳毛尖也罢,虽然在茶界颇有盛名,但没有规范化的产品。


以普洱茶为例,老班章品质号召力不用多说,在茶界也确实有名,市场上也供不应求。但很多老班章是以散茶的形式销售出去了,次茶充好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目前茶叶市场的名称是以“产地+品种”来命名的,云南普洱,西湖龙井,这些笼统的名字只能让人知道普洱茶和龙井,其中的质量如何,水有多深,又有几人知道呢?


“产地+品种”的命名方式有一定的弊端,只要是这个地区的茶都可以这样命名,茶叶包装不严格,比如只要是普洱茶域内产的茶,都可以使用普洱茶的包装,不同质量的茶都使用了一样的包装。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出质量,当然也就无法形成品牌。

 


3. 商业模式


目前茶叶商业模式依然是茶农交给茶商的零散型的商业模式,这样零散消费的商业模式注定了很难有大的品牌出现。这目前也无法改变,茶农的生产本身就是零散的,茶农只能把茶交给茶商,而茶商受实力限制,也只能代理少数的茶。


如果茶农集合生产,形成茶农自己的品牌,再交由茶商代理,这样的话,品牌一定程度上受到茶的质量的影响,这样也更容易出现高质量的茶。也可能出现某些不知名茶区的茶,质量可以挑战老班章的特殊情况。

 


3. 缺少营销


英国有个茶叶品牌——立顿,这个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本身是不产茶的,但它象征一种国际的、时尚的、都市化的生活。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受到小资们的欢迎,因为它打出的广告和服务是:“在不太忙碌洒满阳光的暖暖午后,沏一杯立顿红茶、听听古典音乐、读读书……”


典型的都市白领的浪漫生活,在都市受到欢迎也是情理之中的。


 

形成大品牌?

 

去年,一则《中国茶叶100强榜单出炉,看看什么茶排第一》的文章刷爆茶友圈。


普洱茶、信阳毛尖、洞庭山碧螺春位列三甲。西湖龙井、铁观音等中国名茶却不在此列,榜单质疑声四起。

 

这不免联想起另一种畅销世界的饮料,葡萄酒的商业模式。1855年,傲娇的拿破仑三世要借巴黎世博会向世界推销法国红酒,于是他命令波尔多商会介绍一场展会,并对酒庄进行了分级。

 

分级!这种得罪庄主的事波尔多商会自然不干,毕竟谁都想排在前面,于是商会把任务委托给了中间商工会,中间商工会参考声誉、品质、价格后,提交了原始的分级制度。

 

工会排出分级,由官方宣布,这就是延续至今的大名鼎鼎的1855列级名庄,如果说这个名字过于陌生,那说拉菲是排名中的领头羊,自然就易懂多了。

世界各产酒国借鉴了法国模式,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分级制度。如今,葡萄酒产业已经成熟化,而茶叶依然停留在零散零销的状态,没有一家独大,没有真正品牌,但拥有广泛的消费者。

图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