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福建安溪乡民就开始移民台湾,他们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代嘉庆三年,大量的安溪人移民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代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台湾,种植在台湾冻顶山,相传这就是台湾冻顶乌龙茶的起源。如今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60%以上的台湾同胞有饮茶的习惯,并且以乌龙茶为主。
以茶籽播种,是行『实生苗法』,种茶有成。茶园边沿着淡水河上游,及其支流基隆河、大科崁溪、新店溪沿岸的丘陵传播出去,石碇、深坑、文山、南港、八里岔,远至新竹;北台湾地方,曾是全台最老、茶园面积最广,产值最高的地区。
台湾茶真正成为重要的产业,其引入应该从一位英国商人约翰·陶德说起。《台湾通史》提到:『迨同治元年,滬尾开港,外商渐至。时英人德克来设德克洋行,贩运阿片樟脑,深知茶业有利。四年,乃自安溪配至茶中,劝农分植,而代其费。收成之时,悉为採买,运售海外。』
这才真正是台湾茶业起飞的时刻,时当1866年。台茶这一起飞,立即和帝国主义及资本主义挂钩,带动台湾经济、社会、人文走入全新的时代。而当时陶德所引入的,及时我们熟知的乌龙茶。
“乌龙”两字,台湾人再熟悉、却也再混淆不过了。在它的原产的福建,甚至整个中国茶区,『乌龙』是泛指半发酵茶的一个同称,重点在的它的制程。然而它又是某些品种的共用的名称,如今闽南尚有早乌龙、大叶乌龙、伸藤乌龙、及矮脚乌龙等品种。有趣的是,作为品种名,诸多『龙种』在原产地的声望早已消声灭迹,被打为『色种』,难以列入闽南的铁观音、本山、毛蟹、黄金桂、四大品种之流。反而在移居台湾却大放异彩,形成脍炙人口的乌龙品种香,传送百年而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