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三)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三)

唐代的饮茶,义理精而事象盛。陆羽《茶经》总其大成。因此,这里将《茶经》的饮茶法简括为“茶经法”。所谓“茶经法”,也即“煎茶法”;赵璞《因话录.商部下》载,陆羽“性嗜茶,始创煎茶法”。兹就“茶经法”的具体内容,分七大项分别介绍如次,其一为茶艺。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6、酌茶:酌茶是将茶舀进碗里。这个过程,讲究颇为细微:

第一次煮沸的水,要去掉浮在上面的一层象黑色云母似的膜状物,因为它的味道不好。

第一次舀出的茶汤,味道至美,称为“隽永”。通常将它贮存在“熟孟”里,以作抑制沸腾和孕育精华(指沫饽)之用。

以后舀出的第一、第二、第三碗茶汤,味道都差于“隽永”。

第四、第五碗之外,要不是口喝得厉害,就不值得喝了。

酌茶时,要使各碗的沫饽均匀,才能保持各碗的茶味相同。

煮水一升,可分酌五碗,乘热接着喝完。如果茶一冷,浮在茶汤上面的精华就会随蒸发的热气跑光了。


一“则”茶末,只煮三碗,才能使茶汤鲜美馨香;其次是五碗。至多不能超过五碗。

如果茶客五人,就煮三碗传饮(所谓“传饮”,就是每碗茶都轮流着喝完,而不把三碗均匀分成五碗各人自喝);茶客七人,就煮五碗传饮;茶客六人,则照五人舀三碗的标准处理;所缺一人,就用原先留着的“隽永”来补充。

反对在煮茶时加人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等配料的陋习,因为这会掩盖茶的原味。

综上所述,炙饼、碾末、取火、取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便是组成“茶艺”的核心内容。


此外,为适应品茶艺术实践之需,时人往往讲究茶具的艺术美。《茶经》中便详述了煮水、茶叶加工、煎茶、饮茶等用具二十四种,既完备,又精良,大大增加了饮者的感官享受。陆羽还主张用白娟四或六幅,把《茶经》全部内容书写出来,挂在茶座旁边;不仅可供观赏,还能便于记诵,实在都属别出心裁的“茶艺”。

来源:陈香白 世界茶文化图书馆,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一)

中国茶道的义理与核心(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