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学论纲(六)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六)

茶文化事象的上述特点,规定着、影响着、制约着中国茶文化学的发展方向与运行轨迹。但是,茶文化事象并不等同于茶文化学,前者是事物的客观存在,后者是进行理论的构建;前者是学术研究的基础,后者是在坚实的土地上矗起的大厦。正因为如此,建筑在茶文化事象之上的中国茶文化学,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今天与您分享的是余悦所主编的《茶理玄思·茶论新说揽要》(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中论文摘要的内容。

1.中国茶文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个时期以来,虽然人们也常使用“茶文化”的概念,但总感到理不那么直,气不那么壮,总有点儿“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般的躲躲闪闪。其原因就在于,对于茶文化学是否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存在疑虑和迷惘。其实,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茶文化具有独立的形态和内涵,茶文化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虽然作为科学的名称至今才提出,但在学术实践的活动中,却是古已如此。当一千二百多年前,一代茶坛宗师陆羽以其毕生精力创研茶学,撰写出世界上第一部茶学百科全书《茶经》,仅仅七千余字的篇幅,就极其广泛地收集了中唐以前关于茶文化的历史资料,论述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名、茶之图等许多方面。按照现代科学划分,一部《茶经》几乎囊括了茶学和茶叶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茶树形态学、生物学、育种学、栽培学、制茶学、审评学、分类学、地理学、药理学等等。同时,还涉及故事、散文、诗歌、传说、寓言等各类文学作品,以及文字学、音韵学、审美学等。辑录的现已失传的某些珍贵典籍片断,则可列人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的范畴。《茶经》以其丰富的内容,深广的知识层面,开了一代茶文化学研究的先河。从唐至清末相继问世的不下一百一十种茶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该书的影响,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


当然,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茶文化学的创立和拓展,则是经过享有盛誉的“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等前辈学者的努力,才确立起来的。吴先生晚年主编的《茶经述评》详细介绍了从唐至清的茶书。这种述评的方式和眼界,不光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不光是静止的,也是动态的,具有深邃的穿透力。他的一系列论述,也丰富和发展了茶文化宝库。被称为茶学界三大泰斗之一的庄晚芳先生,一贯热爱茶叶事业,积极宣传和弘扬茶文化。他于1988年出版的《中国茶史散论》,独具慧眼地阐述了有关茶文化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茶名释义、茶的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原产地问题、茶的生产发展史、陆羽及其《茶经》、乌龙茶史话、裁茶技术史、茶叶采制技术史、茶具史及其演变、略谈茶法、中国茶叶文化的传播、历代名茶、近代的茶叶改进史、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和创新的名茶录,以及附有从唐代至现、当代最有代表性的茶诗。庄先生明确地指出:“茶叶的生产发展受着科学文化和经济生活等诸多因素综合的影响,其中以人类生活及其经济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反过来,茶叶的发展又影响着科学文化和经济生活的提高。所以茶的传播实际上也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庄先生还对中国茶叶文化“分为前期和后期的传播来加以说明,并将与我国茶文化有关的日本茶道加以阐述。”(引文均见《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

由此可见,无论是一代宗师的陆羽,还是当代茶学大师的研究实践,都已经把茶文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来源:世界茶文化图书馆 作者:余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一)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二)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三)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四)

中国茶文化学论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