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袭千年的茶政茶法,有利有弊,功过如何评说?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沿袭千年的茶政茶法,有利有弊,功过如何评说?

  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解渴提神之物,对朝廷的财政、安定边疆都有重大作用,以至于逐渐完善了一系列的茶政茶法。我国古代茶政茶法,始自唐代,但其所造成的影响所及是多方面的。

  一、影响所及,沿袭千年

  中国的茶政茶法的定制,始于中唐时期,特别是茶税、贡茶、榷茶制的推行,更是如此。至于茶马互市,虽定制于宋,但唐时已出现了这种情况。

  其实,历代茶政茶法都是与当时财政、国防,以及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茶政茶法一日在唐代中期出现后,以后历代政府或沿袭、或修改,但从总体而言,向着更完备、更严密的方向发展。

  如始于唐代的榷茶法,虽有中断,至宋初时,又重开榷茶制,但仍行通商税法,一切以增加朝廷财政、有利于军需和安边为主要目的。而进入元、明、清后,茶业政策具体内容虽有一定变化,但主要的还是从榷茶、贡茶和茶马互市这三个方面入手,以增收、强兵、安边为最终目的。

  二、加重了百姓负担,引起社会动荡

  在我国古代,一切权力集中在少数统治阶级的手里,广大人民群众很少有享受这种权利的机会。大唐茶政茶法的实施结果,成了唐王朝控制茶叶生产、剥削茶农、掠夺茶利的一种手段,以致民怨四起。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唐大中六年(852),斐休提出十二条茶法,由于茶法执行严厉,虽然使茶税倍增,但百姓痛苦不已。至宋代,茶法更严,条规更多。

  由于对茶叶实行专卖,官府以低价强行收购茶农“回户”的茶叶,使本以茶叶为生的茶农陷入困境,结果是官逼民反,出现了王小波、李顺在这种情况下揭竿而起,造成社会动荡不安的事情。制作的贡茶,限时要在清明前三天送达长安。唐代李郢曾写下:“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七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表达了对送贡者艰辛万苦的内疚感。

  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生产的发展

  大唐出现和确立的茶政茶法,原本是古代王朝控制和限制茶业生产、压迫和剥削茶农、掠夺和吞没茶利的一种手法和手段,给茶农、茶商和茶的消费者带来种种负担和磨难。

  但若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茶业税赋的增加,必然会推动社会生产事业的发展。古代茶政茶法就是如此,它一方面成为古代王朝控制茶叶生产、剥削茶农、掠夺茶利的一种手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又为巩固国防、安定边境、促进内外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茶马互市政策的实施,古代统治阶级的主观动机是利用内地茶叶控制边境安定,再用边境马匹强化对内统治和加强对外的防御能力。这对安定社会、促进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有重要作用。

  茶政茶法,有利有弊,怎么说都是功大于过。谁知杯中茶,片片皆辛苦,只是可怜了底层的茶农百姓。

  注:内容来源百家号,作者习茶君,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