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陈坤、张国立…为什么爱喝茶的人,都这么迷人?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李健、陈坤、张国立…为什么爱喝茶的人,都这么迷人?

  我一直觉得,爱喝茶的人有一种独特的优雅气质,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

  就像男神李健,在娱乐圈不争不抢,却凭借清新脱俗的嗓音和恬淡的气质,圈粉无数。

  闲暇时光里,他常常是茶不离手,品茗、读书、养花,简直是“把日子过成了诗”。

  李健爱茶到了什么地步呢?到中国台湾九份旅游,他不去那些人挤人的街道景区,却偏要往山顶上跑。

  因为在山上可以一边看海一边喝当地的好茶,对他而言,这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他说,“茶是深不可测的,到了某个阶段,你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它。”

  

  除了李健,陈坤也是一个资深“茶友”,经常拽上好友周迅一起泡茶。

  “人可无肉,不可无茶。无肉人瘦,无茶人俗,人瘦可肥,人俗无医。”

  说这话的陈坤,这几年逐渐褪去了“忧郁小生”的标签;不仅戏路宽广了许多,气质也越发笃定淡泊,充满了成熟男人的魅力。

  

  还有“老戏骨”张国立,更是爱茶成瘾。私藏普洱超过60吨,每到一个剧组,就要给大家泡茶。

  知乎上曾有一个高赞回答,这样评价张国立:“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演技深入人心,获奖无数,又有出了名的好人缘,几十年演艺圈潮流更替,张国立却始终是台上的人。

  你看,和茶结缘的人总是自带光环,待人温润如玉,处事游刃有余,不论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最受欢迎的那一个。

  他是叶嘉莹、史景迁弟子

  也是嗜茶如命的文化大师

  但可惜,我们大部分人对茶的了解少得可怜——

  喝不懂:别人喝茶,能对种种典故和趣闻侃侃而谈,你砸吧半天只会一句“好喝”;

  买不对:想买茶送礼却不会选,交了不少智商税;

  泡不好:哪种茶具好?喝茶待客有哪些必备礼仪?茶席又该怎么摆放?

  的确,茶是一门考究的学问,承载了1500年的厚重历史和传统文化,这让很多对茶有兴趣的人往往不知该从哪开始,一头雾水。

  换做过去,我也不懂茶的好。

  直到我听了一位七旬老人的讲解,彻底颠覆了我对茶的印象:

  古人喝茶是正襟危坐吗?不,他们还痴迷于给茶加各种“猛料”,和我们往奶茶里加珍珠和布丁没什么区别;

  “拉花”只是咖啡的专利吗?不,其实“拉花”早在宋代就被茶人玩透了,技艺高超的人甚至能在茶沫上写诗;

  中国人喝茶是很多元的,不同的阶层、环境和历史条件,传承下来就是不同的茶叶。你每喝一杯茶,都是在读一部迷你的“地方志”,打开一扇全新的风味之门。

  原来,茶的背后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和内涵!不懂这些,等于错过了喝茶90%的趣味,实在太可惜了!

  这位把茶讲得如此生动有趣的老人,就是资深茶文化研究者、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郑培凯。

  

  ▲郑培凯教授

  作为文化大家,他学识渊博:年轻时就读台大,是“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叶嘉莹的学生;留学美国时,又师从汉学巨擘史景迁,是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

  作为茶文化领域的顶级学者,他是最懂茶的人:精研茶文化领域近30年,不仅著有《茶香与美味的记忆》、《茶余酒后金瓶梅》、《茶道的开始》等等多部专著,还倾尽6年光阴,完成了对中国历代114种茶书的校注。

  作为一流学府的教授,他对茶文化的讲解深入浅出:不仅曾任教于耶鲁、纽约州立大学、台大等世界名校,也常受邀去各个香港高中和大学举办茶文化讲座,场场爆满,台下学生都被他的妙语连珠逗得哄堂大笑,一个个对茶产生了极大的热情。

  生活中,郑培凯更是一个嗜茶如命的人。

  在纽约和香港生活多年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他厌倦。于是,郑培凯干脆把家搬到香港最偏远的郊野,与茶为伴,修身养性,过起了大隐隐于市的“神仙生活”。

  

  被茶滋养了大半辈子,郑培凯的身上有一股温润如玉的气场。和他近距离接触过的人,都很难相信他其实已经年过七十了。

  听郑培凯说茶,你仿佛能随时穿越回1500年前至今的各个朝代,与那些最有趣的灵魂对话:

  有时,你像是来到了《红楼梦》里的大观园, 亲眼看到妙玉给贾母奉茶、又拉黛玉宝钗去喝“体己茶”;

  有时,你又仿佛看到了被贬的苏轼,面对逆境,仍然有兴致汲水、煎茶、作诗,快意江湖;

  你会发现,茶原来不仅仅是解渴的饮料,更是中国人区分亲疏远近的社交标尺,和治愈心灵的良药。

  我们每个人,都有被繁忙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刻。但郑培凯却有这样的能力,让你瞬间领会一杯茶带来的最简单的乐趣,眼前的世界豁然开朗。

  每个疲于应对生活的人

  都应该听听茶文化

  不只是我,还有很多人都被郑培凯教授讲的茶文化所深深吸引。

  我的大学同学小周,是个急脾气,我们都开玩笑说他像个“火药桶”,总是一点就着。

  毕业之后小周找了一份销售的工作,半年不到就弄砸了好几单生意,苦着一张脸来找我吐槽:

  “我这半年兢兢业业地跑业务,把嘴皮子都快磨破了。没想到,就因为我这个说话不经大脑的脾气,得罪了好几个客户,再这样下去,饭碗都要保不住了!”

  我赶紧为他泡了一壶茶,用郑培凯的话劝解他:

  “陆羽说,喝茶的人都是精行俭德之人。以后你想静下来的时候,就喝一口茶。”

  “每临大事有静气,要想和形形色色的人打好交道,你首先得放松下来。心态好了,各种机遇自然会来。”

  小周听了,半信半疑,回去就开始在每天通勤的路上坚持听郑培凯讲的茶文化课。

  下班回家,他也雷打不动地泡一杯茶,学着从一天的紧张情绪中抽离出来。

  渐渐地,身边的朋友都发现了小周的变化:他不再那么“躁”了,整个人举手投足间淡定了很多。

  甚至有一次,他在拜访一位重要客户时,根据学到的选茶知识挑了一款好茶作为伴手礼。对方也是爱茶之人,喝了以后赞不绝口,拉着他滔滔不绝地聊茶,两个人瞬间就成了一见如故的老朋友。

  最后,小周顺利签下了那个单子,还因此拿到了一大笔年终奖!

  

  要改变一个人很难,但茶就有这样神奇的作用。

  忙碌的白领一族,听听郑培凯的茶文化课,拉上三五好友一起喝茶,不仅释放压力,增加谈资,还能滋养友情,成为朋友圈里最受欢迎的人;

  疲于应付孩子学业的宝妈,和孩子一起听茶文化,就等于敲开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孩子的审美与谈吐自然不凡;

  所谓“禅茶一味”,跟着茶文化大师领悟其中的历史渊源和哲理,将一杯绿色饮下,既是和大自然的对话,也是和自我对话,简直是每个人修身养性的最佳契机。

  40位最懂茶的人首度集结

  送你一份春季厚礼

  如果你也想体会茶的妙处,那么这一次,喜马拉雅推出的《中国茶文化必修课》,你没有任何理由错过。

  我们邀请到了郑培凯老师,为你系统梳理饮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脉络。

  怕你嫌不够过瘾,我们还请来了两岸三地40位最懂茶的学者、茶人,首度集结,一呼百应。从历史文化、生活美学到实用技巧,向你倾囊相授!

  

  他们当中,有清华美院教授、博导王鲁湘,有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参与《中国茶叶大辞典》词条撰写的学者沈冬梅,有台湾茶人解致璋,还有故宫博物院的古陶瓷鉴定专家和陶瓷艺术大师,畅销书作家、台北文化奖得主……

  茶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所以真正的行家往往低调,难得一见。而这样的行家,我们一次集齐了40位!

  如何选茶、如何辨茶、如何喝茶、如何以茶待客……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有关茶的疑问,这个“神仙阵容”都有答案。

  就像李健说的,每个人总有一天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上茶”,你和茶的结缘,何不就从这个春天开始?

  

  1. 40名权威学者茶人重磅集结,“大师天团”首度开讲

  我们首度集结两岸三地40位权威茶人,他们有的是茶学界顶级学者,有的是专业茶人,有的是生活美学大咖;有人专研茶之哲学文化,有人精通茶艺技巧。总之,是一个你用钱也请不到的茶文化“大师天团”。

  每一节课,都会由最懂的那位老师来讲解。

  比如文化学者王鲁湘,他会为你讲解,为什么茶能成为中国生活美学和哲学的核心,杜绝“喝不懂”;

  比如原《三联生活周刊》茶专刊主编王恺,他会教你如何选茶、存放,杜绝“瞎买茶”;

  比如台湾茶人李景蓉,她会教你根据茶的品类选择最适合的冲泡法,杜绝“泡不好”。

  不论你是“茶小白”,还是“茶老炮”,都能在大师的讲解里温故知新,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