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的故事丨茶叶发烧友陆放翁与蒙顶山茶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不得不说的故事丨茶叶发烧友陆放翁与蒙顶山茶

文人与茶在中国历史上永远是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与中国文人的推波助澜是分不开的,中国文人为茶文化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至今仍口口相传,家喻户晓。

 

谈及茶文化方面有影响的古代文人,不能不首先说一个人,他就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陆游的故乡绍兴,自唐以来便有“日铸茶”等名茶闻名遐迩,乡情风俗使其从小便对茶产生了真情。出仕后他又先后在福建、江苏、四川、江西及当时的京城浙江杭州为官。这些地方都是著名的茶叶产地,所以陆游有机会尝遍各地的名茶名水,并以“蒸煮茶”入诗。


陆游像


陆游一生写了9300多首诗,仅茶诗就有320多首,是我国诗史上咏茶最多的诗人,称其为“茶叶发烧友”一点也不过分。且他以诗记述的名茶,许多为陆羽的《茶经》所未有,因而大大丰富了中国茶的记载。由此,人们把他的茶诗视作《茶经》的“续篇”。


陆游的茶诗中提到了多种名茶,其中便有天下闻名的四川蒙顶山茶。他先后入蜀为官八年,现存五首专门描写蒙顶山茶的诗歌,其中以《睡起试茶》和《卜居》流传最广,今逐一赏析这两首,可管窥一豹放翁对蒙顶山茶独有的情愫。




睡起试茶


笛材细织含风漪,蝉翼新裁云碧帷。

端溪砚璞斫作枕,素屏画出月堕空江时。

朱栏碧甃玉色井,自候银瓶试蒙顶。

门前剥啄不嫌渠,但恨此味无人领。


一日,正是盛夏当头,堪称文豪中一代“茶圣”的陆游从午睡中醒来,但见窗外风景正好,便心花怒放,喜滋滋,乐陶陶,井中取水,点燃柴火,以水烹茶,再习惯地沏上一壶茶。此时,一抹扑鼻的茶香掠过,他一边品茶,一边信手提笔写下了这首《睡起试茶》诗。



这首诗是诗人代表作之一,完全出于议政、议事,对当时的虚假、浮夸不实给予抨击。在虚实结合,对比之下,给人深刻印象:


名贵的材料做成细密的锦旗,自然风采涟漪,而轻薄之事却作为功绩载入官册。驰名端砚之石,可雕琢石枕,而白色的屏面,画上初出的月亮,使人感到落空。如此怪事,当时成了司空见惯。只有朱栏碧饰的玉色井和用银瓶汲水烹煮蒙顶山茶才是真实的。门前不要嫌弃别人,做到平等相待,可恨这种道理无人知晓,说明当时社会黑暗不公。


诗人发出感慨:蒙顶山茶这么好的滋味,可惜无人能够领会,可见诗人对蒙顶山茶的钟爱。




卜  居


南浮七泽吊沉湘,西泝三巴掠夜郎。

自信前缘与人薄,每求宽地寄吾狂。

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

傥有把茅端可老,不须辛苦念还乡。


这首诗是诗人淳熙三年(1177年)初春作于成都(淳熙正是植茶始祖吴理真敕封“甘露大师”之时)。在诗人看来,巴蜀有蒙顶山茶、雪岭水,能使人乐不思乡。这里的“雪山”指的是今日之西岭雪山,与蒙顶山紧邻;“中泠”指的是扬子江的中泠泉。


蒙顶新茶初采,诗人迫不及待地用雪水烹煮,自赏其妙,说这蜀中雪水,轻甘活洌,堪比天下第一泉中泠泉;蒙顶山茶,香高味长,更是不输于北苑正贡。



我们熟知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是明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吟咏蒙顶山茶的名联。而最早将“扬子江心水”与“蒙山顶上茶”相提并论的,正是“雪山水作中泠味,蒙顶茶如正焙香”这首诗句。


后来,元代李德载在《元曲。赠茶肆》中称赞:“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位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可见茶肆广用中泠水来冲泡蒙顶山茶,已是当时饮茶者追求品质的体现。


明代陈绛《辨物小志》写有“世传: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至此,历经300余年演变,此对联正式形成,并流传至今。


蒙顶山茶-甘露



陆游一生对茶痴迷,茶在他的诗中经常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而存在,因此他烹一壶香茗、啜一杯香茶时的所作的诗,经常会流露出他入世报国的襟怀和志向。然而一生坚持抗金的他,在仕途上却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和打击。中年入蜀后,怀才不遇的陆游,与蒙顶山茶结为挚友,常年品茗自娱,悠然其乐。

 

如今品读其诗,那忧国而又飘逸的身影和清香四溢的蒙顶山茶,仿佛就在眼前。


蒙顶山茶-红韵

(本文部分图片与资料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