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茶业经济形势分析(生产篇)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2017年度中国茶业经济形势分析(生产篇)

2017年,中国茶叶总产量与农业产值继续增长,产品质量持续向好,内销市场有所回暖,消费人群年轻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出口量额受国际利好影响而创下新高,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速度加快。但同时,受宏观发展态势不明朗和政策面的影响,金融投资明显减弱,消费总量增速持续趋缓,去库存任务依然艰巨,传统渠道待转型升级,新旧理念的磨合尚需时日。


生  产

2017年,春茶开采季早期晴暖,中期多雨寡照,后期回暖较快。开园虽早,但开采黄金期延后了5-7天。名优茶产量明显减少,质量总体与去年持平。人工成本继续增加,但局部地区有缓解。夏秋季后,茶叶生产加工恢复常态。

各地早春毛茶的成交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成交价格稳中略降;中后期茶青价格上升迅猛,干毛茶价格居高不下,平均涨幅在15-20%。其中,绿茶、红茶均上涨近25%;白茶涨幅近40%;云南普洱茶再次出现价格异动,涨幅在20-40%。夏秋季,乌龙茶毛茶量价受天气影响,出现小幅波动。

1

总面积保持缓增

据调查,2017年全国18个产茶省(区)茶园面积总面积4588.7万亩,比上年增加近135万亩,增幅为3.0%,比上年高0.4个百分点。面积最大的五个省份是贵州(714.6万亩)、云南(619.5万亩)、四川(500万亩)、湖北(525.2万亩)、福建(383.0万亩),面积增加较多的省份是湖北(23万亩)、贵州(增21万亩)、陕西(19万亩)、江西(17万亩)。开采茶园面积3777.8万亩,增加155.8万亩

2

总产量持续增加

全国干毛茶产量为260.9万吨,比上年增加16.9万吨,增幅6.1%,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产量超过20万吨的省份是福建(39.9万吨)、云南(39.0万吨)、贵州(31.3万吨)、四川(28.0万吨)、湖北(25.0万吨);增产逾万吨的省份有九个,前四位分别是贵州(4.05万吨)、四川(1.53万吨)、湖北(1.47万吨)、浙江(1.44万吨)。

3

农业产值明显提升

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达到1907.6亿元,比上年增加225.6亿元,增幅13.4%,较之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干毛茶产值逾百亿元的省份达九个,位居前四位的分别是贵州(310亿元)、福建(229亿元)、四川(210亿元)、浙江(197亿元),增长额居前的省份分别是贵州(53亿元)、安徽(27亿元)、浙江(23亿元)、四川(20亿元)、云南(19亿元)、陕西(15亿元)。

4

大宗茶量减价增

名优茶产量127.4万吨,增幅6.8%,比上年回调1.3个百分点;大宗茶产量133.5万吨,增幅为7.0%,比上年回调5个百分点。名优茶产值1427.8亿元,增10.42%,增幅较上年有所减缓;大宗茶产值479.8亿元,增幅23.3%,较上年有明显增加。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8.9%和51.1%,名优茶占比进一步提升;产值占比分别为74.8%和25.2%,名优占比增加5.2%。

5

产品结构继续优化

红茶、黑茶、白茶均增产10%以上,产量分别为34.0、36.3、2.8万吨,绿茶增产4.5%,达到159万吨。茶类结构持续优化,比例更加均衡,绿茶、乌龙茶占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下调,分别降为61.4%、10.6%,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占比继续上升,红茶和黑茶所占比例分别达到12.8%、13.0%。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

6

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各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了一批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了一批有影响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促进了质量效益提升。茶园结构持续优化,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达60.9%,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有机茶园面积比例7.5%,提高0.3个百分点。茶园平均亩产量60.3公斤、提高4.5公斤,亩产值3920多元、比上年略有增加。

7

绿色安全稳定向好

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用量;加快有机肥推广,减少化肥用量。2017年,农业部按季度组织开展了4次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共监测全国31个省(区、市)155个大中城市5大类产品109个品种,抽检样品42728个,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其中,茶叶抽检合格率98.9%,高于蔬菜、水果、水产品,显示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持续向好。

8

产业痼疾仍待解决

一是产销失衡现象仍然存在,去库存任务依然艰巨,巨大的潜在产能需缓释;二是生产成本增加,市场量价收紧,下游“倒逼”上游,茶农增收压力持续增大;三是全价利用开发不足,继续茶园季节性用工矛盾凸显,茶业生产用工老龄化、雇工难、薪酬高、效率低等现象成为普遍现象。


内容转载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