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的美文:茶有苦味就该被嫌弃吗?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关于茶的美文:茶有苦味就该被嫌弃吗?

荣西和尚在《吃茶养生记》中,将苦味列作五味之中的至味,而茶是苦味之上首。

 

日本人认为吃苦有利于养心,而茶文化也就藉由养生之论,深入了日本民众的生活中。

 

△荣西和尚画像


| 苦,其实是为了等待回甘

 

谈及喝茶的苦味,总要想起小时候对茶汤的记忆。


爷爷用茶壶泡出来的茶汤,苦涩难耐,小时候总不理解,为什么大人们爱喝茶,而不去喝甜甜的饮料呢?

 


长大后,为了减肥,开始戒掉饮料,喝起了无糖的茶水。手摇杯的茶饮,不加糖仍是苦的,却渐渐能接受这种苦了,而且仿佛,爱上了这种苦。

 

苦,其实是为了等待回甘。

 


接触了泡茶后,便慢慢放弃了手摇茶饮,而喜欢上了一道一道冲泡的茶汤。

 

泡茶,如果出汤快些,其实是不苦的,但这时心里已经不爱这种茶汤了,反而会要求要加重些,看看这茶到底能苦到什么程度?

 


苦味愈强,似乎回甘也愈强。


不过苦不等于涩,苦,其实是茶汤滑过舌面时,带来的一种刺激感,而当茶汤落入喉中,刺激感也随之消退,转而舌底泛生津液,舌根处彻底地感到一种甜。

 


苦,像是茶汤的骨架,一如梁柱之于房舍,若抽离了苦味,不仅游离在空气中的香气将显得抽象而恍惚,整个茶汤也像没有了劲道般。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茶之韵味」吧!

 


| 苦与甜的反思

 

俗语云:「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两个字。」

 

或许更好的理解是,成年人的世界,就像是茶汤中的苦尽甘来,有舍才有得,有苦才有甜。

 


其实,执着于甜或苦,都偏离了茶的本味。


苦与甜,乃是人体感官所附加,茶又怎么知道自己是甜或苦呢?过度执着于味蕾之体验,已经感受不到茶的味道。


茶,本自一体,苦与甜,都是它的味道。

 


| 理解茶汤的滋味

 

茶的苦与甜,其实是茶叶内含物质所致。


苦味主要由茶多酚导致,甜味则来源于茶氨酸。

 

一般来说,生长在高山云雾中的茶,漫射光多,茶多酚含量会比较少,茶汤喝起来也比较甜。

 


茶氨酸通常取决于茶树品种与采摘嫩度,如福鼎大白的茶氨酸含量就比较高,银针比寿眉鲜甜等。



使人们感受到苦与甜的关键其实是茶多酚与茶氨酸的比例关系,称酚氨比


不过不同茶类所要求的酚氨比不同。绿茶如果茶多酚过高,就显得苦涩,但若做成红茶,滋味就显得浓厚。

 


| 留白,回归本真之味

 

荣西和尚认为吃茶的核心在于茶汤中的苦,似乎与老茶人的习惯不谋而合。

 

茶人李曙韵曾邀请食品科学界的教授做过口腔官能的测验,发现在苦味的反应项目中,茶龄越长的人,对苦味的感知越不敏锐。

 


将茶汤泡得过浓,或过度执着于茶汤中的苦,当然是本末倒置。荣西和尚之论也有时代的局限。

 

老茶人每日啜饮数旬,感官难免疲乏,对此,李曙韵给出的建议是:「留白」。

 


「留白」,就是给自己一段时间,不轻易碰触茶汤,让自己的感官回归纯真。

 

「留白」之后啜饮的第一杯茶汤,很多纯粹的味觉体验,将一一重现,返朴归真,犹如醍醐灌顶,有心者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