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万物复苏。3月12日,植树节如期而至,人们在全国各地种下一棵棵小树苗,为我国的生态环境献上一份力量。代表生命的嫩枝绿芽在春风的吹拂下缓缓生长,人们期盼着树苗茁壮成长,长出茂密绿叶,为后人遮风挡雨。

《礼记》中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人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生态,一花一草,一树一木,都是大自然的恩赐。茶树亦是如此,陆羽曾在《茶经》中这么写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为何被称之“嘉木”?除去早期充当食物的作用,历史记录中,在公元前2世纪,司马相如著作的《凡将篇》上涉及的20多种草药之中就有茶的存在。此时茶为药用,在往后的《伤寒论》、《本草纲目》等医学著作上皆有体现。

茶提供了身体上的益处,在精神上也是世代茶人与文人雅士心中的图腾。唐宋时期饮茶之风盛行,细化了制茶、煮茶、饮茶,从茶中延伸出了茶道、茶文化,由此诞生了许多茶学专著、茶诗,又发明了极具娱乐性的斗茶。能获口舌之乐,还能洗涤心尘、领悟人生的茶,实现了人们物质、精神双重满足,如何不称“嘉木”呢?
然,茶之嘉,还体现在其他方面。在生态上,茶可以造就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的美好环境,同时也能创造极高的商业价值、战略意义。

兴于唐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因茶成就了中国与南亚、西亚、西非等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数百年前,正山小种红茶以高贵华美的形象风靡西方文明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下午茶文化,也使得清朝从英国获得了巨大的财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那一片片茶园中的嫩绿,同样是茶农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的弘扬宣传,托起了乡村振兴的道路,让贫困山村实现富裕,让美丽山村走向世界。

茶,是前人智慧与文化中留下来的宝藏,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瑰宝。正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般,千年间,有前人对茶的研究、栽培,传至后人,后人将茶进一步研究,衍生出茶文化的精神,一代人又一代人,如此十年、百年、千年,才将茶、茶文化传播至今。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的旋律写在每一个季节里,就如同茶的韵味化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脉络中。三月,冬去春来,春意愈发浓郁,让我们手植春光,惬享茶香,不辜负每一片茶叶,不辜负每一片土地。

来源:正山堂茶业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