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014 国标立 山头起 大叶种价值再发现(下)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2008- 2014 国标立 山头起 大叶种价值再发现(下)

/ 2008- 2014

国标立 山头起 大叶种价值再发现 /

纵横深切的山川河流,茶林共生的原生之地,与古树茶相依相伴的多民族生态社区……随着普洱茶多样而优质的大叶种茶资源得到再度发现和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的发布,普洱茶也在冥冥中进入了“山头起,国标立”的时代。

山头古树茶在普洱茶的行业中逐渐构筑出普洱茶的新生态,成为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们对健康生活和绿色食品的追求,对良好生态环境和魅力大自然的向往,都在此间找到了答案。

02

请回答,2008

云南大叶种多样而优质的茶资源得以再发现,越来越多人深入到滇西南莽莽林海的茶山中,有学者做着深入的田野调查,有茶商不断与当地建立起愈加深刻的连接,有茶人在这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茶之书”,而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这一产业。

人们在逐步肯定着云南大叶种资源,也意识到古树茶的价值。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其实没有“古树茶”这样的概念,当地人都默认那些有一定树龄且零星分布于林间的是野放茶,在追求产量的年代,古树茶远没有台地茶受欢迎。

古茶树多栖身于海拔较高的山头间,且与原始森林共生共长,未被打扰的生态环境在漫长的时光中达成了完美的生态平衡,这样的一片树叶,意味着自然与健康,大叶种资源的种种优势尽数体现在古树茶上,后来,大家说山头茶,大多也是在表述山头古树茶。

在 2008 年普洱茶行业进入行业低谷期前,无限风光的市场表面下,其实乱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混用国内其他省份或是东南亚国家一带的茶作为原料,制作工艺上各执一词,采用的茶箐原料存在农残超标情况,年份造假……从原料端到市场端,毫无标准可言。

2008 年,国家发布了《 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国家标准(GB/T 22111 - 2008)》(下文简称“国家标准”)。标准中涵盖了产地环境条件、茶树品种、茶树种植与茶园管理、鲜叶的采摘与装运、加工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实物标准样等诸多方面,在原料端、工艺端、仓储端等诸多环节“把脉”到了乱象的根本。

国家标准的发布开始规范着市场的种种细微之处,杜绝乱象的底线逐渐明朗,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为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008 年起,国标立、山头起,不同于标号级时代,这是一个属于笃定云南大叶种茶资源和山头茶、古树茶价值的时代,越来越多茶企纷纷重新加入到市场中,产业开始回暖。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认真做把山头产区做出品质的品牌,大众较为熟知的有如陈升号的老班章,俸字号的冰岛,健身茶叶的昔归,澜沧古茶的景迈等,在山头茶的热潮中,这些品牌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

除了这些大众较为熟知的品牌外,也有许多规模相对较小的品牌。古韵流香成立于 2008 年,创始人申健回忆,当时的市场可以说已经萎缩了九成,剩下的人其实是真正热爱普洱茶的,这些人开始反思过去为什么会这样,积极地在那一成的希望中寻找出路。“盛世兴茶,云南的自然资源很好,普洱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 2007 年之前,普洱茶的这个行业的发展都处于比较初级的农产品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消费者是追求个性的,个性化的东西往往有两个特征,高品质与足够鲜明的个性。山头古树茶的热,会推动一些品牌的诞生,去满足那些追求个性化茶品的消费者。”古韵流香成立初期,依托临沧主要的几个山头产区陆续建立了自己的茶树分级体系、工艺体系、产品体系、品鉴体系等,得到了客户的不断认可。

山头概念与国家标准双重推动下重启的市场,对原料端的细分与把控、工艺端的求精探索和科学仓储等诸多层面也有了重要的推动。成立于 2008 年后不久且聚焦于长期做产区、做品质的茶企,大多都已在原料上有严格的把握,工艺上有成熟的探索,也在仓储上下了一定的功夫,持续打造着自身的产品体系,随着山头茶的进一步细分和产品品质的不断提高,茶企收获着属于自己的消费者,消费者也收获着自己喜欢的普洱茶。

03

山头茶火热进程后的两面性

山头茶概念,本质是对产区的描述。能够与茶相提并论的咖啡、红酒、烟等让人类千百年来“上瘾”的食品来说,都有产区概念作为核心支撑。

拿工业文明下诞生的咖啡来说,无论在市面上购买咖啡豆或是研磨好的咖啡粉,国家、庄园、细化的豆种、相应的初加工处理方式、烘焙方式都是基本的公开信息。

产区细化的进程是消费者多元化细分市场的匹配连接,是市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清朝乾隆年间进士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提出的古六大茶山,就是普洱茶山头概念的雏形。2007 年前,普洱茶大致的产区划分和今天一样,按行政区域维度有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按茶山地理维度大致划分,有古六大茶山及后来兴起的新六大茶山。

2008 年后,产区开始持续细分,满足更多国家标准的发布开始规范着市场的种种细微之处,杜绝乱象的底线逐渐明朗,也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为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消费者的需求,从大山头细分到寨子,比如易武的七村八寨村村寨寨皆有茶(七村为曼洒、曼秀、落水洞、麻黑、高山、三合社、易比,八寨为倮德寨、新寨、旧庙寨、大寨、张家湾寨、丁家寨(汉)、丁家寨(瑶)、刮风寨),冰岛五寨(坝歪、南迫、糯伍、地界、老寨)也脱离了大冰岛范畴被细分出来。

这个时期,几乎整个普洱茶区内,只要有古树茶且有一定产量、有一定品质的山头、村寨,都“ 自立门户 ”,逐一成为了山头茶热潮的代表。正是有了产区的不断细化,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细分市场不断得到挖掘与价值的连接,整个产业才有了更多的创收。

而“ 利 ”字当头,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在行业发展的每一个周期里,伴随着新的价值增长点,也会出现新的问题。由于山头古树茶稀缺价值下带来的高价诱惑,市场上也随之出现了以普通产区假冒名山名寨产区、以台地茶假冒古树茶、以拼配茶假冒纯料等一系列乱象,影响着行业与消费者间的信任体系。

对于产业链上游的茶农来说,也面临着考验:云南的西双版纳,是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拥有大片茂密的森林。但西双版纳同时也是普洱茶的生产区,最近几年,伴随着普洱茶价格的节节攀升,在云南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内,毁林种茶这种破坏生态的行为仍未断绝。

2019 年,央媒对于在国有林中毁林种茶的现象做了深入报道,众生哗然。而对于古树茶这一珍贵稀缺资源自身来说,过度采摘、不当的茶旅开发、不成熟的茶树管护体系等,令茶树死亡、衰退的现象亦逐渐多发。古树茶经济价值不断提升,保护与利用间,衍生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也逐渐被大家意识到,且用了许多措施去预防、解决。可喜的是,在 2023 年 3月,《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前路虽坎坷,但希望已现。多年后看,相信这会是市场由乱到序的里程碑。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