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客——茶马古道马帮传奇(八)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藏客——茶马古道马帮传奇(八)

走西藏草地的马帮一上路以后,就没有什么蔬菜可吃。西藏大部分地区又高又冷,没法种蔬菜,藏族也没有种菜的习惯。再说,大多数时日都是在杳无人烟的地方行走,到哪儿去找蔬菜?赵应仙他们当年曾从丽江带过一些白菜、萝卜、南瓜籽去,在扎玉种过。我们半个世纪后去时,在沿途的村寨里都吃到了蔬菜,有白菜、南瓜、土豆,甚至还有青椒,不知是不是要归功于当年的马帮?

不过在赵应仙他们走西藏草地时,茶马古道上有的是野菜。从云南一路进入西藏,到处都有各种野菜。赶马人有时边走边采,到晚上开梢时,就有美味可口的野菜吃了。如果天天顿顿就是酥油茶、糌粑,对平时很讲究吃蔬菜的丽江人来说就有些难以接受。幸亏有那些野菜。它们为赶马人提供了大量维生素,也提供了难得的佳肴。

那些大山和河谷里,有的是野葱、野韭菜,比家栽的细一些,骡马都可以放开吃。野菜里最为美味的,可能要算鲜嫩碧绿的竹叶菜,苦凉苦凉的,显然可以解热毒,又有一股清甜,采了来煮腊肉最好吃了。因为它长得像嫩竹,故名。这东西要在海拔高的丛林里才生长。

夏天过去时,草地、林间还少不了各种蘑菇。赵应仙他们当然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那都是马帮们相互传授的。有现在很吃香很昂贵的松茸,有一窝菌、羊肚菌等等。他们常吃的一种是白白的、嫩嫩的,因为丽江没有,就叫不上名字,只把它叫白菌,它的味道最好。

在田妥过去一点点的地方,在怒江边的牟门地方,那里居然出产葡萄,甜的葡萄,有食指头那么大,很好吃。赵应仙住在邦达的时候,曾经到过那里购买那儿藏族自己酿造的葡萄酒,买了来过年喝。那是个有百十户人家的大村子。那里还出产一种最好最体面的毛料,叫“牟门拉瓦”。拉瓦就是毛料布的意思,完全用手工纺织成,在丽江都很出名,丽江人去哪儿做客带上一点“牟门拉瓦”作礼物,就不得了啦,给人家做坎肩什么的最好纳西女人最喜欢它。那毛料细细的.跟现在的细毛呢一样,“他们会搞呢不得了呢。”多年后赵老先生还赞不绝口。

在茶马古道上,常见的一种动物就是旱獭。旱獭可以说就是特大号的老鼠,叽叽地叫,经常坐在草原上它们的洞旁,两只手掬在胸前,像是作揖拜佛的样子,因此藏民从不伤害它们。据说要是伤害它们的话,它们还会流泪哭呢!但我觉得它们表面上很令人同情,但实际上它们干的大多是坏事。赵应仙他们当年打过旱獭,还吃它的肉。旱獭的肉很不错,就是有点肥,草腥味重了一点。旱獭身上倒有一种好东西,那就是它的肥油。旱油据说可以治风湿,非常有效,只要抹在风湿处,它就能把风湿拔出来。起先我不相信有那么神,一点肥油怎么就能吸出风湿呢?我们将旱宰杀后,藏民纷纷来讨肥油。那油简直没办法盛装,即使放在玻璃瓶里,它都会渗透出来,一下把其它东西粘得油乎乎的。只有用旱辙的肚子,才能装住它的油不漏。这还是赵老告诉我的。我那时根本不知道,所以就没能带一点回来。蘸一点旱獭油抹在岩壁上,那油就会一直流下来,可见其质量之好。

除了旱獭,赵应仙他们打猎最常打到的猎物还有雪鸡,学名叫藏马鸡现在可是国家保护动物。它们通常二三十只一群群地活动,白天一起觅食晚上栖息在一起,但有一只有经验的老鸡不睡,担负着为鸡群放哨警戒的任务,一有动静,它就会发出警报。雪鸡很笨,既飞不高,又飞不远,长得又漂亮惹眼,味道又十分鲜美,自然就成了人们猎获的对象。

有时候打不到什么野味,赶马人就挖开旱懒洞,往往能发现里面囤积着数量让人吃惊的草籽和一种叫延寿果的植物根茎。

延寿果比花生米小一点,也像花生一样长在地下,其实是一种植物的草根,一节一节的,紫红色,有的长长的,是茶马道上最好吃的野果,而且名字也非常好。在草原上经常可以见到它们,贴地面长着齿状的叶子。可以将它们来吃。如果将它拌上酥油,放点糖就更好吃。德钦人最爱吃这种野果。马帮偶尔带一点回丽江,大家也很爱吃,是馈赠亲朋好友的又一种珍贵礼物。无论是进西藏;还是从西藏回来马帮们的行囊里从来不会缺乏各种稀罕古怪的物品,他们将各地没有的东西带来带去,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各种各样的交流。

赵应仙在茶马古道上还见过一种奇异的现象:西藏有一种鸟会跟老鼠住在同一个窝里相互之间还很有“义气”。在天冷的时候,鸟儿会背着小老鼠去晒太阳。没吃的时候,老鼠就会把扒来的延寿果与鸟一起分享。

茶马古道上的赶马人都知道鸟鼠同穴的故事。我当然没见过,只是后来在别的书里读到有这样的现象。我只能说,在那片高原上,也许什么都是可能的,什么奇异的自然现象都可能存在,就像那儿存在着许多奇异的文化现象一样。

原文发表于2010年5月26日《云南政协报》7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