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剑平:茶文化是中国的遗产也是世界的遗产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关剑平:茶文化是中国的遗产也是世界的遗产

公元1607年,一艘来自荷兰的海船,从澳门贩运了一船茶叶,3年后,辗转至欧洲,中国茶开始登上欧洲人的餐桌。此时,距离茶传入西域,已有约1000年,距离茶传入日本,已有约800年。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对此,著名茶文化研究学者、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关剑平表示,非遗项目涵盖了中国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茶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得以全面展现。“中国人发现茶树资源的意义,并成功创制了茶叶饮料,在全球民族饮品中独树一帜,它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源自中国的“平和”饮料

最早的茶树起源于中国南方,中国人驯化和栽培茶叶的源头已不可考,普遍认为,至少在魏晋时代,已有成熟的制茶技艺和全民性的饮茶习俗。

“无论是从历史进程上看,还是进行地域间的比较,很难找到一种更悠久、传播范围更广的民族饮料。我们的祖先发现并培养了这么平和、健康的饮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关剑平看来,茶不仅是一种饮品,丰富的文化更是饮茶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饮茶习俗的起始时间如今已难以确定,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大量关于茶的文献记载,如西晋的《三国志》、东晋的《华阳国志》、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南齐书》等。

“从这些史料看,中国茶文化至少有1800多年的历史,中国人给茶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关剑平说,在文献记载出现之初,茶已经有了很多形而上的意义,在魏晋时代,风流名士们多以酒称名,与之相抗衡,茶被赋予勤俭克己的意义,《晋中兴书》中称饮茶为“素业”,到唐代,《茶经》仍称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到了唐朝,茶更加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宋代时,茶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千年之中影响了世界

很早以前,茶就走向了世界。茶是典型的文化产品,与茶一同传播向世界的还有中国文化,首先是饮茶器具和饮茶环境所需的书画艺术品、插花、熏香等。

十七世纪初,茶叶传入欧洲和美洲,中国精美的瓷制茶具等也在当地风靡,“以英国为例,英国人在接受中国茶之前,用餐时的主要饮品是淡啤酒。在憧憬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茶叶传播到欧洲,这种平和且健康的饮品在英国被视为优雅生活的象征,到十八世纪中叶,饮用红茶已经在英国中产阶级中蔚为风尚。”

英国精美茶具

饮茶的普及还和英国工业革命有着复杂多样的联系。关剑平介绍,茶叶在进口商品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茶叶贸易对英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格林堡在总结东印度公司的海外贸易时说:除去茶叶之外,公司在它的最后几年中,没有输出过其他任何东西。茶叶已经成为公司商业的存在理由。

“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是饮茶的普及与英国人口增长曲线一致。一个与茶相关的解释是饮用生水容易导致痢疾等传染性肠胃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婴幼儿死亡率极高。而喝茶需要开水,从而有效预防了肠胃疾病。”关剑平说。

茶文化一直在变

在成为世界级非遗之前,中国已有众多关于茶的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就达40多项。和许多渐渐失去存在基础的非遗不同,茶充满了活力。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子项目最多的一项,共44个,涵盖茶生产、加工、饮用等所有的程序及文化。关剑平说,这一非遗项目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元、包容博大。

福建武夷山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

44个子项目中,生产环节的项目占绝大多数,这也使南方地区成为非遗的主要保护地,关剑平表示,北方的茶产地很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茶文化,文化还应该更多地在消费层面产生,北方的饮茶习俗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元素。“申遗成功也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即我们的非遗保护走在前面,而对茶文化的研究相对滞后,未来仍要加强对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

茶文化如何影响今天的生活?

“快节奏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点,但并不意味着茶文化没有市场,我们也有许多适应现代生活、适应年轻人生活节奏的茶饮产品。瓶装茶饮料随处可见,各种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数千亿。”关剑平认为,在发现新内涵、打造新产品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挖掘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来源新京报;作者关剑平)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