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上作画雅趣生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上作画雅趣生

时而山水明月,时而梅兰竹菊,时而花鸟走兽,时而带簪仕女……小小的茶盏中,浓厚茶汤沫饽之上,只见非遗传人以茶匙作笔,须臾之间,便勾勒出一派景致出来。这,就是近来大火的“茶百戏”。

不久前,电视剧《梦华录》带火了宋代点茶以及其中最令人惊叹的“茶百戏”。主角赵盼儿行云流水的点茶技艺,引起大众对我国悠久而雅致的茶文化的高度关注,茶汤上作画更是掀起热议与追捧。观众不禁问道,莫非这是古代的“咖啡拉花”?其实,它可比咖啡拉花要高深许多。

宋代点茶艺术


茶百戏《连年有余》吴馨兰作


茶百戏《月光曲》章志峰作

茶百戏原料仅有清水和茶

何为茶百戏呢?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峰说,茶百戏别称分茶、水丹青、汤戏等,是以研膏茶为原料,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它是基于宋代点茶的艺术,包括研膏茶的加工和茶百戏演示过程。章志峰称,在宋代,“茶百戏”是特定的专业名词。2017年,茶百戏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

关于茶百戏的历史描述,在北宋陶谷《荈茗录》中记载:“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下汤运匕”正是茶百戏的运作方法,“匕”指茶匙,“汤”指煮沸的水或热水。言下之意,茶百戏是用注汤或茶匙加水在茶汤上作画的方法。而茶百戏所用原料只有研膏茶和水。研膏茶是经过蒸青、压榨、研磨等工艺制作而成,能确保成茶的色香味及作画介质“茶汤悬浮液”的稳定性。

“茶百戏”属于“瞬间艺术”

乍一看,茶百戏似乎与我们现代人熟知的“咖啡拉花”十分相似。章志峰指出,二者方法和原理大不相同。“一般作画多采用颜料涂画的方法,也就是在一种底色上添加另一种颜色作画,如咖啡拉花采用白色牛奶在咖啡上画画。而茶百戏却能用透明的清水使茶汤幻变出白色的图案。清水幻变图案是中国独有艺术,展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

为什么仅用清水,就能在茶汤上作画呢?个中奥妙就在于茶汤悬浮液。简单来说,茶汤悬浮液中含有大量气体微粒,加水之后,其中的气体微粒变浅变白,从而出现图案。那么,茶汤悬浮液如何而来?依靠点茶的方法来完成,包括炙茶、碾罗、候汤、熁盏、调膏、击拂六大步骤。

章志峰进一步解释其中原理:“炙茶”的目的是提香和干燥茶饼以便“碾罗”,“碾罗”是将茶饼碾碎后筛成细细的茶粉,这样点出的茶汤悬浮液才会光滑细腻。候汤即煮水,熁盏即温盏。茶盏若冷,则不利于悬浮液的形成。调膏和击拂则是制作悬浮液的核心步骤,就是将碾细的茶粉舀到盏中,加热水调成膏状,再用汤瓶注水,然后用茶筅回旋搅打,让茶汤表面形成一层覆满盏面的悬浮液,并能保存一段时间。这种悬浮液是以茶筅搅打茶汤,使之与空气充分混合后形成的,而不是以向茶汤中添加增稠剂等方式实现,其诀窍在于击拂的方法和力度。

作画是另一关键步骤。章志峰说,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注汤、运匕来完成。所谓“注汤”就是向茶盏中注入热水以稀释悬浮液,“运匕”指用茶匙沾水以稀释悬浮液来作画。运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来对注汤幻化出来的抽象图案进行修饰,使之更加形象。“茶百戏”属于“瞬间艺术”。由于消散较快,要求作画者从击拂准备和作画都必须迅速完成,技巧熟练,掌握流动性,并通过娴熟加水的数量和速度来使图案呈现虚实变化。“一般20分钟内就要完成作品,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时间更要缩短到5~10分钟。”

章志峰称,茶百戏的茶汤欣赏完毕后,需要品饮时,可分到小盏内,加水稀释后享用。

借鉴“点茶”创新当代饮茶体验

作为点茶中的一部分,茶百戏的娱乐性和参与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丰富了宋代饮茶体验方式,更是当时的创新产物。今日,在学者大师的共同努力下,“茶百戏”得以复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茶百戏”更是启发了许多爱茶人士在茶饮体验方式以及美学层面上做出尝试。

80后茶文化研究者韩喆明用6年时间完成了300多幅茶汤画作,甚至还在茶汤上临摹北宋赵佶的《梅花绣眼图》。茶盏中,以沫饽为纸,茶膏为墨,竹匕为笔,他将山水呈现于茶面之上。他以山水为主要题材,因此将自己作品称为“茶山水”。不同于“茶百戏”,韩喆明是在白色茶汤上,以深色茶膏来作画,而非清水作画。他希望能将欣赏的趣味与品鉴融合在这茶汤之间。如同咖啡拉花一般,欣赏完便可直接享用茶汤之味。

韩喆明认为,无论是唐代的煎茶还是宋代的点茶,都丰富了不同时代对中国茶的想象与品赏方式。今日,社会的包容,物质基础的夯实,为中国茶多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艺术能运用于生活,与现实结合,才会历久弥新,富有活力。如今,新式茶饮品牌也借鉴中国茶文化的传统技艺,以点茶为灵感创作了特调茶饮产品。新式茶饮喜茶有关负责人称,传统茶的技艺要复刻到当代、推广到更多年轻群体中,需要更大众化、符合当下消费趋势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更年轻化方式,让传统茶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播,丰富茶饮体验方式。”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有着上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茶文化,在与年轻人的沟通中尚未找到有效而广泛的途径。“我们看到时下新式茶饮的流行,在俘获年轻消费者上自有一套。发展中国茶,不仅要用心做好产品,还要在文化上找到认同和自信。随着Z世代成长为主力消费者群体,如何与其对话,让年轻人爱上喝茶,爱上中国茶文化,需要更多的行业有志之士在稳打稳扎、深度挖掘、传承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演绎。”

作者:曾繁莹

来源:广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