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 有机的 世界的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云南的 有机的 世界的

说到绿色有机,会发现其实云南茶似乎具有某种天然的优势。云南省2020年的数据显示,云南省的有机茶面积和产品认证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或许这片彩云之南,天然就具有绿色有机的基因。

而让云茶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或许,打造“有机茶”是一条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有机农业的诞生

我们脚下的土地滋养了人类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善待土地,在自然法则下的顺势而为,以自然的调节能力,使土壤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环,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制品,不进行非必要的人工干预,这种复原自然的农耕方式称为“自然农法”,最早由日本的冈田茂吉于1935年提出,后来福冈正信《自然农法:一根稻草的革命》一书出版,这一理念逐步被推广。“自然农法”是东方式的有机生活方式,渗透着更深厚的自然哲学。

“有机农业”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农业学者诺斯伯纳勋爵(Lord Northbourne)于1939年提出,与日本人提出“自然农法”的概念几乎是同一时代。因为在20世纪上半叶,发达国家以牺牲农业生态为代价,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石油农业”盛行,造成全球性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沙化和盐渍化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让人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

有机农业的概念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表述,但核心精神是一致的,有机的本质是遵循自然发展、尊重生命、有效率管理生命体。相较于“化学农法”,有机农业代表的是恢复古老农业精神——“人养地、地养人”,以及以现代知识为基础的农业复兴运动。

(根据现行国标《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19630-2019定义"有机生产"为遵照特定的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保持生产体系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万物有灵——云南少数民族的生态智慧

当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还在研究如何做个“有机人”的时候,云南边地的许多少数民族却将一种原生态、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延续千年,至今仍然是生活的常态。他们可能完全不懂什么是“有机”,但是他们从不轻易砍伐一棵树,从不给作物包括茶树打农药、施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他们崇拜自然,信仰万物有灵,山有山神,树有树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动物生灵都有神,人在神灵面前很渺小,要敬畏自然、敬畏神灵,而且要感恩大自然的所有恩赐,如果破坏自然都会受到神灵的惩罚,这其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人有很大约束力。所以,哪怕是春天茶叶开采的时节,也要隆重地祭祀茶祖。每年4月中旬,普洱景迈山上的山龛茶祖节,布朗族的族人们就是用各种仪式表达对茶祖的敬仰,通过呼唤茶魂,祭拜茶魂,祈求茶祖保佑人们幸福吉祥。也正是因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让景迈山保留了2.8万亩的千年万亩古茶林,还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而这样大大小小的古茶园,在云南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普洱茶核心产区中数不胜数,古六大茶山、布朗山、南糯山、贺开、无量山、大雪山、昔归、冰岛……这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们千百年来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生的福报,更是留给全世界的生态文化遗产。如今,名山古树茶的价格早已高出很多国内的名优茶,这是古树茶的生态价值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也是因为消费者们愿意花费更多的代价去享受原生态、零污染的健康饮品。

云南少数民族这种原始、朴素的自然崇拜,已经成为“他者”眼中的生态智慧,因为它为地球保留了一片不被有毒物质污染的净土。云南也因为落后的幸运,没有经历很多工业发达地区的严重污染,更不需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云南不仅生态环境好,而且还具备发展绿色经济、有机农业的诸多先天优良条件。比如普洱市,作为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全市的森林覆盖率接近70%,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在7级以上,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农业,对现有的农业形态进行升级改造并且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让云南的生态有机农产品有自己的身份,能够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

来源: 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