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中老期茶,如同在抚摸岁月痕迹,如果对时间流逝欠缺那么一点概念的人,我想再老的茶请他喝,也只是一杯有颜色的水而已。
从事茶行业的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这样一类喝茶人:追普洱茶,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从名山古树纯料开始,归宿于中老期茶。
追名山古树的那些茶友
“今年第一波老班章春茶,自己守着采的!”“曼松王子山,皇家茶被我喝到了。”“冰岛,真的有冰糖的味道哎。”“早上喝了一泡薄荷塘,感觉今天不想再喝茶了” 这些话,经常可以在茶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这几年出差比较多,离开珠三角往北,在很多省份遇到的茶友,大多喜欢畅聊各种名山或者古树纯料。
一次在南京一家茶馆,偶遇茶友老柯,给大家讲勐海茶区的各名山滋味,“拔玛寨的茶比不比老班章的差,老曼峨的甜茶比苦茶更出名,那卡的茶气在所有山头中是最猛的!”他顺口成章,语速均缓,说话的条理和逻辑似乎都不错。围坐在一起的年轻茶友居多,都喜欢听他讲,年纪稍长的资深茶友则在一旁微笑不语。
后来才得知,这位老柯并没有去过茶山,所有的认知都通过茶友交谈和书本及网络知识,他甚至还通过谷歌卫星地图,直观记住了各山头之间的地理位置、海拔甚至降雨量等信息。并经常出现在不同的茶友聚会场所“讲课”。因为能说会道,使得大家对他印象特别深刻,觉得他很“专业”。
有一次在郑州,那里的年轻茶友们喝普洱茶,大多带着好奇之心:谈论的话题是这些:“冰岛所有的树都是被我们一个老乡包了!”“听说老班章被过度采摘,滋味都不如以前了吧?!”“易武都是台地茶,哪里还有什么古树!”这类道听途说的观点,在初入门不久的茶友圈里,传播十分广泛。
面对这种类型的茶友,有时反而不愿多言。这种类型的茶友买茶,只求山头古树的名气,且出手大方,一饼几千元的200克小饼山头古树,他们听更“资深”的朋友说值,就出手买了。
对中老期茶认知改变后的茶友
两年后的广州茶博会上,我再一次见到了老柯,他正带着一帮朋友在不起眼的展位上喝中老期茶,而似乎对各品牌的新茶已经没有兴趣。我有些好奇,于是聊了起来。
老柯说,他和朋友们开始喝普洱茶的前两年,都是追名山古树纯料,或者古树熟茶之类,大伙经常喝到晚上12点,甚至更晚。导致夜里失眠——床前明月光,清醒到天亮。
“原来我们都喝不习惯老茶,觉得总有霉味,尤其是在珠三角存放的老茶,总给我们一种湿湿的潮味。因此,新茶的鲜爽和张扬的香气,让我们着迷。”老柯说。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喝到同样是珠三角存放的纯自然干仓老茶,还是易武老茶,那种醇厚柔甜、气韵深藏的老茶魅力感,一下推翻了他对老茶的认知,关键喝完之后身体的舒适感、愉悦感真真是一种享受。
就这样,他开启了对中老期茶的探索,“研究”方向不再是名山古树,而是不同仓储环境下的转化魅力,“现在对于新茶,也就是试试口感,真正喝得身心舒畅的还是老茶。并说,作为一个茶友,如果你仍然对中老期茶有偏见,只能说明你接触的还不够,没喝到真正仓储好的年份茶”。
难以回头的老茶之魅
在成熟的珠三角普洱茶消费圈子,大部分新茶都是买回家存放的,只有老茶才是随时拿出来招待客人品饮的。
“人人喝茶,家家存茶。”在珠三角(广州、东莞、深圳、佛山 、中山、珠海、江门、肇庆、惠州9个城市),社会各阶层的市民家庭的共同爱好之一,即是存新茶喝老茶。
作为茶行业“让好茶按需流通”的我们,即要从收藏家手里收老茶,也要为有需求的客户推荐合适的好茶。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形,客人在店里喝到一款喜欢的茶,就说“这个茶给我来两件。”这类存放超过10年的茶,件批价在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不等,这种类型的客户,一次拿出几十万元买茶,也是平常可见。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北京的茶友,通过一些微信群加了微信,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单独聊过。有一天,他说:“我看你那儿有不少的老茶,感觉你觉得挺专业;给我推荐几款呗。”我尝试着给他介绍了几款,文图并伴有详细的口感和转化的介绍。这个茶友先后向我拿了上百万的年份茶。而且只通过电话,至今都没有见过面。确定某款茶后,他的话语很简单“算一下总价多少?”
然后便安排财务就转账过来。关于他,我了解不多,只知道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总,像他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对茶的要求很明确。一是年份,二是仓储,三是有一个专业的人帮他把关。有时喝一些茶也跟我在微信上闲聊,说现在喝惯了有年份的,总觉得生茶过于生猛,喝不进去。
经常被这种陌生的信任所感动,也皆缘于茶。老茶是时间沉淀的产物,是光阴对细节的耐心雕凿,更是一种用生命完成的修行。
如今的珠三角买老茶的客人,对于仓储的要求比较高,大多要求纯自然干仓茶。在今天的芳村和东莞的茶叶批发市场,主流也是做自然干仓茶。
在芳村专业做精品中老期茶的商家中,甚至专门提炼了针对中老期茶的“六味鉴茶法”,对于老茶的年份、仓储、品相、香气、滋味和茶底的鉴别,制作了细致流程化的实用教程。
老茶的迷人与让人迷是一种境界
这境界不是附庸风雅也不是装模作样,它是一种价值取向与品味爱好的习惯,是一次次的提升、改变与记忆;又一次次的精进、提升与认知的调整,如回甘的初始、生津的伴随,两颊生津到舌面与舌底鸣泉,由刚喝茶的身体紧绷,到逐渐舒畅再到通体安适略带懒惰的抒放感,是完全没有负担的美妙。这是喝老茶的一种享受,是慢慢练习与感觉的探索。
无须去刻意去想如何提升品位,只需要做到让自己越来越挑剔。再不会品茶的人,十杯良莠不齐的茶放在一起喝,也能喝出个好不好喝。这就意味着你要在一定的样本数量里,同时去体验最好的与最坏的…这样认知就会提升,标准自然就会严苛起来。
从新茶到老茶,是一种时光和阅历的沉淀,喝惯了老茶想转向新茶,无异于就像渴望时光倒流。
来源:普洱杂志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