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叶,可能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福建武夷山、浙江西湖的传世名品,云南茶马古道的岁月悠悠,然而在中国中部却隐藏着一个低调的产茶大省——安徽。安徽有多少名茶?现在就带你研究。
1.六安瓜片(产地:皖西齐头山)
在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后改为《半生缘》)中,女主角顾曼桢说自己是六安人,男主角世钧道:“那儿就是出茶叶的地方......”六安茶在清代也一直是皇室独爱的贡茶,是皇帝后妃日常饮用的指定茶品。
六安瓜片在《红楼梦》中频频出场,但实际流通不广,它以冲泡出来形似翠绿的瓜子片而得名。
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采摘期仅限为谷雨前后的十余天,产地以皖西齐头山方圆几十公里为限。其中金寨县齐头山为最佳,被称为“齐山名片”。瓜片加工工艺极为复杂,反复长达一周,尤其讲究烘焙火工的拿捏,老一分则苦,嫩一分则涩。在茶叶的外形塑造上,更是极尽雕琢之能事。
2.祁门红茶(产地:安徽祁门县)
安徽祁门红茶(祁红工夫)、川红工夫红茶和云南红茶(滇红工夫)齐名,一直并称为“中国三大红茶”。
其实安徽祁门历史上一直是绿茶产区。清朝光绪以前,祁门生产的绿茶,其品质制法都类似著名的六安绿茶,被称为“安绿”。光绪元年(1875),安徽黟县人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茶庄,仿照“闽红”制法试制红茶。1876年,余干臣从至德来到祁门设立茶庄,再次试制红茶成功。由于茶价高、销路好而被纷起仿制,形成“祁门红茶”。
3.松萝茶(产地:安徽徽州)
明代名茶,从晚明至清中叶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可与杭州龙井茶、苏州虎丘茶媲美。明人冯时可《茶录》记载:“苏州茶饮遍天下,专以采造胜耳。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茶,最为时尚。”相传是原苏州虎丘寺的大方和尚,到徽州休宁的松萝山结庵,自立门户,同时用苏州虎丘茶的制作方式焙制松萝茶。据明末徽州人吴从先的记载,松萝茶“色如梨花,香如豆蕊,饮如嚼雪。种愈佳则色愈白,即经宿无茶痕,固足美也。秋露白片子,更轻清若空,但香大惹人,难久贮,非富家不能藏耳。”
松萝茶的出现,反映了江南地区细致高雅的生活品位。
4.霍山黄芽(产地:安徽霍山县)
独特的黄茶茶种,黄茶和绿茶的区分在于制作流程中的“焖黄工序”,使得氨基酸和多酚类化合物发生氧化,增加可溶性糖,改变了多酚类的苦涩味,达到增加茶汤甜度的目的。
茶学家陈椽教授形容其口感是“浓厚回甘”。据说泡开后的霍山黄芽挺直微展,匀齐成朵,形似雀舌,汤色嫩绿清澈,叶底微黄明亮。特别是其清香持久的香气和浓厚回甘的滋味让人难以忘怀。
霍山县产茶的历史有2000多年,唐以前称为“寿州黄芽”“霍山小团”,“霍山黄芽”的名称最早见于李肇的《国史补》,但当时的“黄芽”是指茶叶幼芽色泽嫩黄,到明朝真正的黄茶制作技艺才渐趋成熟,霍山黄芽也成为朱明王朝的贡茶。民国以后,霍山黄芽随着末代皇帝的垮台也濒临绝迹,1970年安徽省开始恢复名优茶运动,恢复的第一个历史名茶就是霍山黄芽。
5.雾里青(产地:安徽石台县)
由安徽农业大学教授,茶学专家詹罗九研制,原名“雾毫”,由天方茶叶公司改名“雾里青”并扬名天下。
在詹罗九看来,石台这片半野生茶叶林“靠近祁门县,茶种也是祁门大储叶种。可是这里山太高,茶树全部在1000米之上,人又太少,茶树全部处于半野生状态,农民们基本不施肥,更不打农药,结果这片茶林成了尤物。”
您还知道哪些安徽名茶呢?
来源:茶之道,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