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百年红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福建宁德福安市社口镇坦洋村,一条整洁宽敞的千米长街两旁,茶行一字排开。
坦洋村村民李岩忠也在街边开了一间茶行。2010年,在外经商的李岩忠看到“坦洋工夫”品牌逐渐复兴,回村创立一家茶作坊,制作传统工艺的茶叶,并将每年的收益投入购买制茶设备,逐步扩大加工规模。
经过多年的发展,李岩忠的茶作坊已变为800平方米的加工厂,年产茶达7万多斤。为了扩大辐射效应,李岩忠还和村民投入160万元人民币,于2014年注册成立“福安市坦洋领头洋合作社”。
李岩忠称,现今合作社每年要收购茶青35万斤,带动农户300多人;希望不断壮大合作社,实现种植、采摘、加工和营销一体化,发展休闲茶旅,吸引更多客商来村收购茶叶,提升村民收入。
走进坦洋村,村内仍保留着古民居、古茶行(横楼)、炮楼、廊桥、祠堂等清代风格建筑,诉说着坦洋茶的悠久历史。
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相传,清咸丰、同治年间,坦洋茶商胡福四(又名胡进四)试制红茶成功,经广州运销西欧,茶商接踵而来并设洋行。1915年,“坦洋工夫”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成为当时欧洲最流行的饮品之一。坦洋村驻村第一书记缪增颖称,当时从国外寄到坦洋村的信件,地址栏只需写上“中国坦洋”,便能准确无误地送到收信人的手中。
抗日战争时期海路中断,贸易受阻,“坦洋工夫”逐渐走向没落。2006年起,在政府和茶人推动下,“坦洋工夫”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作为“坦洋工夫”创始人之一胡福四的后人,胡新颖早年赴香港创业,2009年回乡投资800万美元成立新世基坦洋(福建)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并在坦洋村建设茶文化园。该公司总经理胡少惠称,她的哥哥胡新颖回乡投资,源于福安市政府的一次赴港招商,也希望重塑“坦洋工夫”品牌,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如今,公司加工厂一年茶叶产量2万斤,带动200多户农户,每户每年收入达6万余元人民币。胡少惠说,公司所产茶叶主要销往香港市场,随着“坦洋工夫”品牌越来越响,将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海外市场。
近几年,“坦洋工夫”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不仅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证,2013年再次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红茶国际金奖,2015年代表中国茶叶在意大利米兰世界博览会亮相。
创建于1958年的福安市坦洋茶场,一直专注于生产“坦洋工夫”红茶,现有无公害茶园1800亩。今年5月,福安市坦洋茶场引入智慧茶园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园区布局GIS(地理信息系统)展示、生产环境可视化等茶园数字化管理。
坦洋茶场场长郑明星表示,下一步计划将“智慧茶园”逐步辐射至周边茶园,并推出定制茶园、招募爱心茶园主,让茶园主喝上放心茶的同时,还能体验茶事活动。
据统计,坦洋村现有茶园4911亩,有茶厂(家庭作坊)35家、茶店(茶行)18家,涉茶人员1712人。该村年产干茶736.65吨、产值6224万元人民币,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人民币。
缪增颖表示,村里将持续推进茶叶品种改造,将坦洋打造成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智慧茶谷”。
(编辑:晓林)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