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新秩序  | 政府或可搭建山头茶“品控平台”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江湖新秩序 | 政府或可搭建山头茶“品控平台”

一、

如今关于山头古茶的乱象层出不穷,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源头,每个制茶的各执一标准,标准花样层出不穷,这与没有标准似乎没什么两样;市场上,源头和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或渠道商往往真假难辨,这令山头茶的消费者大皱眉头。


市场经济需要有条不紊的发展,而混乱的山头茶现象则成了行业发展的绊脚石,要终结这个乱象,只有两点,要么解决山头茶的标准问题,要么解决山头茶信息不对称。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出现了:这个标准由谁来定才能让大家信服?


首先想到的必然是政府。早在先秦的韩非著作中已经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中央来效”的话语。用句通俗的话来表达就是:政府出台相关山头茶标准政策,制茶人依法而行。


二、

实际上,山头古茶本身的稀缺性决定了他的消费人群必然高端,有高端消费人群做基础,我们大可以将之类比于“贡茶”,在清朝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就有关于普洱茶贡茶的采摘制作标准,我们可以稍作参考。


例如: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这一段讲的是地域标准,就是那里出产的才算是普洱茶(仅供参考);


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已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这一段讲的是原料标准;


从整篇的《普洱茶记》中我们大概能窥探清政府采办普洱茶贡茶的大概流程;


三、

贡茶虽然已经不再有,但并不代表着政府部门不能搭建这样的“品控管理平台”

整套标准可以称作“品控平台”,标准的内容应包括,原料标准,工艺标准,仓储标准和防伪措施。


原料标准只应该设置春秋两个节令定采摘标准,斧斤以时入山林,其他节令应该让茶树休养,且宜增加茶园保护措施和管理规范;


工艺标准是政府或者行业协会组织培训,持证到规范的初制平台,也就是规范原来的初制厂,所出的晒青毛茶,做出符合品控管理体系的质量标准;官方或行业组织建追溯系统,有防伪标志可供消费者查询。

凡是市场上以出现的产品,必须要有可追溯的信息,有该标志方可流通,执法部门打假也有了判定依据。

整个标准的制定只需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以及兼顾各方利益,这个“品控平台”就能搭建完成,标准就能轻松制定。